時間:2013-07-18 來源:廣東省法學會 責任編輯:
2013年7月10日,廣東省法學會婚姻法學研究會和暨南大學法學院共同主辦的“海峽兩岸家事調解制度學術交流會”在暨南大學隆重舉行。來自臺灣清華大學的林昀嫻副教授,及我省有關實務部門及暨南大學法學院的領導和法學專家教授近30人參加了交流會。省法學會副秘書長薛曉光出席會議并作致辭。
薛曉光同志在致辭中講到,調解在我國有著悠久的歷史,被譽為富有和諧魅力、閃爍民族智慧的“東方經驗”。調解作為一種重要的糾紛解決方式,有利于切實化解矛盾,真正實現案結事了。中華傳統優秀文化歷來強調“以和為貴”、“息訟止爭”和定分止爭。海峽兩岸都是中華傳統優秀文化的傳承者和弘揚者,雖然政治制度不同,司法體制各異,但調解制度都各有特色、各有所長,可以相互學習,相互借鑒,相互促進,共同發展,促進家庭和社會的和諧與穩定。
本次交流會圍繞如何化解家事糾紛,促進社會和諧進行深入探討和交流。其中,省法學會婚姻法學研究會于靜會長介紹了家事審判的相關法律制度、程序、做法及學界 研究和體會。認為家事案件不同于普通的民事案件,民事案件不僅涉及法律問題,還涉及倫理、感情問題,單純的法律判斷難以達到徹底解決糾紛目的。因此,家事審判要注重化解糾紛、彌合親情、促進和諧。省婦聯楊世強部長具體介紹了我省開展家事糾紛訴前聯調的制度設計和具體操作情況,采取法院、婦聯、社會組織等進行聯合調解,使化解家事糾紛案件率達到60%以上,廣東首創的訴前聯調的新模式,被許多省市借鑒。林昀嫻副教授對這種新模式深感興趣,她介紹了臺灣對家事糾紛的處理方法和成功經驗。但覺得臺灣在處理家事糾紛中調解率比較低,大陸對家事糾紛調解的成功經驗非常值得臺灣研究借鑒。
與會領導專家還深入剖解了隨著社會、經濟的發展家事糾紛案件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深入交流探討了家事糾紛案件的調解和審判制度建設與完善等方面的對策。此次交流,增強兩岸學者之間感情,起到了互相學習互相借鑒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