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2-27 來源:西安市法學會 責任編輯:att2014
2013年12月22日,西安市法學會國際經濟法學研究會2013年年會在西北政法大學舉行。與會專家學者圍繞“絲綢之路區域合作與發展國際法問題”進行深入研討,提出了各自的觀點和見解。
一、關于絲綢之路區域合作發展
西安市法學會國際經濟法學研究會會長、西北政法大學副校長王瀚教授提出,絲綢之路區域合作發展是國家的戰略機遇更是陜西的戰略機遇,研究絲綢之路區域發展,必須把著眼點放在上合組織的研究中,包括在上合組織框架內加強國際能源合作、金融合作,建立上合組織開發銀行、建立上合組織國家爭議解決機制、加強區域反恐國際法等問題進行深入研究與探討。上合組織及其章程是絲綢之路新經濟帶的構建組織保障和法律保障。建議市委市政府抓住機遇,爭取在西安設立上合組織辦事處、上合組織開發銀行、能源合作中心、爭議解決中心、上合組織大學中國校區以及國際商事仲裁院,促進西安和陜西經濟發展。
西北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曾加教授提出,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要重視投資環境,特別是法律環境的建設,打造良好的投資環境,帶動經濟發展。
西北政法大學國際法研究中心張學安教授提出,上合組織已經形成的完善的法律機制和合作機制,對絲綢之路經濟帶發展起到了支撐作用,應當重視并加以利用。國際法學者應當從宏觀上給政府提供決策支持,從微觀上給企業提供法律服務。
二、關于低空開放與通用航空法律政策發展
西安閻良國家航空高技術產業基地書記張炎認為,通用航空是發展前景很好的新興產業,民航總局近年也出臺很多支持加快通用航空建設的政策措施,航空法對通用航空產業的發展起著關鍵作用,應當優先重點推動。絲綢之路經濟帶的建設為打開低空通道提供了契機。
針對通用航空立法問題,王瀚教授還提出,缺少法律支持限制了通用航空制造業、服務業的發展,建議專家起草《通用航空振興法》草案提交人大審議,支持通用航空產業蓬勃發展。
西北政法大學燕福民博士分析認為近年來我國低空開放和通航的法規政策針對性和可操作性越來越強,體現出主管部門下放權力、簡化程序、便利化的傾向;但整體上看,法學法律界對通用航空研究的比較少、比較淺,表現為通用航空法律的體系化和具體化的研究不夠、研究與產業實踐相結合不夠緊密、研究不注重結合立法文本進行分析和實踐。應著重于減少管制、提高空域利用率;針對通用航空不同的類型,限制不同的條件,進行類型化管理;放寬市場準入條件;加強航空安全管理等方面進行研究。
與會學者還探討了關于防空識別區的國際法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