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4-05-12 來源:寧波市法學會 責任編輯:att2014
日前,寧波市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浙江萬里學院法經濟學研究中心主任易凌教授等作者在《中國社會科學報》(法學A07版)上發表《優化配置 科學評估 提升地方立法效益》理論文章(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區域地方法規沖突與協調研究”階段性成果)。該文基于法經濟學的視角,從多種因素影響地方立法效益、優化地方立法資源配置等方面闡述和詮釋了如何化解不利因素,提升地方立法效益的新思路。該文認為,從地方立法實踐看,立法成本、現行立法體制的缺陷、地方性法規的沖突、地方重復立法、地方性法規的實施機制等均是影響地方立法效益的因素。針對以上影響因素,提出了若干協調的新對策。主要是:優化地方立法資源配置;創新區域法規沖突協調機制;更新立法理念,構建立法創新制度;建立健全公眾參與立法的長效機制;健全立法評價制度,為提高立法質量提供科學依據等。并進一步指出,為了提高地方立法質量,一是應建立立法前評價制度,在立法前對法的執行成本和可行性作出科學的分析與評價,以避免立法決策失誤;二是健全和完善立法后評估制度,對施行一段時期的地方性法規的實施情況和效益進行事后評估,通過評估發現存在的問題,為修改和完善地方性法規提供科學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