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仙踪林,国内视频在线精品,成人污污www网站免费丝瓜

郵件系統:
用戶名: 密碼:
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2025年05月15日 星期四
位置: 首頁 》地方法學會 》學術研究
第九屆中國經濟法治論壇舉辦

時間:2014-07-14   來源:  責任編輯:att2014

  6月14日,由中國人民大學經濟法學研究中心、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聯合主辦,上海市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協辦的“第九屆中國經濟法治論壇——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更好發揮政府作用與經濟法治”在上海交通大學隆重召開。我院經濟法教研室劉文華教授、史際春教授、徐孟洲教授、王欣新教授、朱大旗教授、王宗玉副教授、孟雁北副教授、徐陽光副教授以及教研室數十名碩士、博士研究生參加了本次論壇。

  史際春教授作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法學研究中心主任,代表主辦單位致開幕詞,并以工商登記改革為例,深入闡述了政府與市場關系如何法治化、經濟法如何作為的問題。劉文華教授作在大會上發表了題為《協調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的“兩手論”和“分合論”》主題演講,從經濟法的視角深入分析了十八屆三中全會《決定》中關于政府與市場關系如何改革的問題。朱大旗教授作為中國人民大學經濟法學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經濟法教研室主任,代表本屆論壇的主辦方致閉幕詞,介紹了中國人民大學經濟法學科的發展情況,肯定了本屆論壇在規模上、質量上所取得的成績,對與會嘉賓和主辦單位表達了誠摯的謝。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經濟法教研室的其他老師在分論壇研討會上分別作了主題發言或者擔任評議人發表了精彩的觀點。

  “中國經濟法治論壇”是由中國人民大學經濟法學研究中心首倡、并與多個科研教學機構合作主辦的全國性經濟法學年度學術論壇,旨在繁榮經濟法學術,傳播經濟法理念,為完善我國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法律體系、建設發達的法治國家乃至為世界經濟法治的共同發展貢獻力量。本次論壇規模空前,來自中國人民大學、北京大學、中國社會科學院、南京大學、中國政法大學、西南政法大學、華東政法大學、對外經貿大學等科研院所的140余位代表匯聚上海,進行了熱烈的研討交流。會議共收到學術論文約90篇。會議對諸多問題形成了共識,這對我國今后如何利用市場進行資源配置以及在此過程中政府如何更好轉變管理職能具有很高的參考價值。

  以下為本次論壇的會議綜述:

  一、開幕式

  當日上午9時至9時30分,本屆論壇開幕式在上海交通大學徐匯校區廖凱原法學樓東方會堂舉行。開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常務副院長王先林教授主持。

  教育部社科委員、中國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委員、上海交通大學原副校長、校文科學部暨法學院學術委員會主席鄭成良教授在致辭中表示,本次會議主題突出,緊扣十八屆三中全會公報的兩大亮點——“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和“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并希望各位專家學者在會議研討中為國家經濟法治進言獻策;同時,鄭教授也肯定了此次會議對中國法治、中國法學研究和上海交大法學發展的推動作用;最后他感謝各位學術界同仁一直以來對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的支持,并預祝大會圓滿成功。

  中國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經濟法學研究中心主任史際春教授在致辭中表示,處理好市場與政府的關系是十八大提出的一個重要命題,也可能是市場經濟永恒的主題。史教授認為十八大以來執政黨更為自覺地意識到這一主題,并以今年年初工商登記制度改革等為例說明本屆中央政府對市場經濟情有獨鐘。最后,他認為在進一步強調和肯定市場的重要性的同時,政府也要積極作為,要以看不見的手與看得見的手相結合。

  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經濟法律研究院院長、上海市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會長顧功耘教授在致辭中表示,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問題給經濟法學的研究提供了極其豐富的研究素材,令經濟法學理論之樹長青,并期待大家在這次會議中的真知灼見。隨后,顧教授作為會議協辦方的代表,對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的祝賀,對大會的主題予以高度肯定,認為此次會議匯聚了中國經濟法學界的頂尖專家,期望通過這次會議的交流,碰撞出思想的火花;顧教授還表示經濟法治內涵的研究和宣傳仍要進一步加強,法治經濟理應是法治中國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研究法治經濟,要有戰略思維,要有長遠考慮,市場與政府的關系問題也要有戰略性的考慮。

  二、主題演講

  開幕式后,本屆論壇的“主題演講”分為兩個部分繼續在東方會堂舉行。第一部分由中國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社科院法學所研究員暨湖南大學法學院特聘教授王曉曄老師主持。中國財稅法研究會會長、北京大學法學院劉劍文教授以《論國家治理的財稅法基石》為題,認為十八屆三中全會將財政問題上升至“國家治理的基礎和重要支柱”的高度,并將財稅體制改革作為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抓手和突破口。劉教授認為未來財稅法治建設的重點任務是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實現依法理財,以及通過加強公共財政監督來推進反腐倡廉。隨后,西南政法大學副校長岳彩申教授以《互聯網時代民間融資法律監督的新問題》為題,指出互聯網金融在中國是一個新問題,其核心問題是民間金融市場問題。這對法律人而言有三個需要解決的問題:法律體系的構造問題、監管原則的選擇問題、網絡化的民間融資的風險防范問題;同時,他指出互聯網金融不僅是個經濟問題,也是個社會政治問題。緊接著,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院長、上海市法學會金融法研究會會長吳弘教授以《普惠金融之法律促進》為題,詳細分析了普惠金融與市場、政府的關系以及發展普惠金融的思路,并提出應對現有金融體制深化改革以維護公平秩序,保障各方財產的安全。他認為國家在經濟建設方面應允許發展新型金融機構,并強化社會信用體系建設。最后,中國財稅法研究會副會長、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徐孟洲教授和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劉大洪教授作為評議人分別發言。他們提出在強調財稅法地位的同時,還應與經濟法相結合,將其作為經濟法大家族的一員予以看待。同時,兩位評議人還贊同應在互聯網金融領域實行非審慎的監管原則,并提出應當在保護互聯網金融創新的同時防范金融風險。

  “主題演講”的第二部分由中國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中國政法大學副校級干部時建中教授主持。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劉文華教授以《協調處理政府和市場關系的“兩手論”和“分合論”》為題,提出政府與市場是經濟運行的基礎機制,如何協調二者以促進市場經濟的繁榮是經濟法的基礎問題;經濟法既要協助國家管理,也要幫助市場發展。但目前存在的主要問題在于過度強調國家之手而忽略市場之手,所以我們要重撿“兩只手”理論。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專家咨詢組副組長、對外經貿大學法學院黃勇教授以《國務院反壟斷委員會的職能及其運作》為題,提出反壟斷委員會的作用應該是更加充分地落實其法定職能,并認為反壟斷委員會在運行過程中的信息公開要加強,不能黑箱操作,以利于其工作的開展,也有利于社會監督。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李友根教授以《多倍賠償的基數確定――最高法院第17號指導案例研究》為題,對《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中的獎勵性賠償和懲罰性賠償進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從法解釋學的角度對如何確定多倍賠償的基數提出了自己的觀點。最后,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院長助理侯利陽副教授以《反壟斷法學高水平論文統計與分析》為題,對我國反壟斷研究狀況進行梳理,對相關科研機構和學者的發文情況進行了分析,并進一步展望了反壟斷領域里尚待深入研究的領域。評議人中國經濟法學研究會副會長、上海財經大學王全興教授在肯定劉文華教授提出的兩手論的基礎上,認為我國進入全面深化改革時期后,存在政府、市場、社會三者的關系,實現進一步市場化更需要社會力量進行補充。另一位評議人華東政法大學暨浙江理工大學徐士英教授總結了四位教授的演講,同時,她認為當前經濟法與國家的宏觀經濟和大政方針聯系呈現越來越緊密的趨勢。

  當天下午的議程以分論壇的形式進行。本屆大會共設立了三個分論壇:經濟法總論、競爭法以及財稅金融法。各論壇共包括上下兩個環節。

  三、“經濟法總論”分論壇

  經濟法總論分論壇第一部分由復旦大學法學院胡鴻高教授、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鄭少華教授主持。湘潭大學法學院陳乃新教授作了題為《論經濟法的重構——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的法律保障機制研究》的報告,對公共資源市場化配置的法律保障進行了闡述,并對政府在市場秩序維護中的作用進行了深入的分析。中國計量學院王艷林教授作了題為《調控政策與市場態勢:政府性市場失靈是如何煉成的——2003年至2013年中國房地產市場的法學分析和評論》的報告,通過對政策樣本和市場數據的對照分析,揭示中國房地產市場第三種失靈的特征,并討論了政府性市場失靈對傳統政府干預性措施和市場調節性措施的抗體機制。安徽大學法學院副院長李勝利教授作了題為《美國DOJ與FTC的執法沖突和協調及其啟示》的報告,從比較法的角度解構了美國反托拉斯法的執法機構、權力分配沖突和未來格局,并對我國反壟斷法的執法工作提出了切實可行的建議。蘭州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劉光華教授作了題為《公共利益的界定》的報告,在對傳統利益分類理論批判繼承的基礎上,借助“抽象—具體”兩層次分類理論,透過概念辨析和假設檢驗的方式,把抽象的理論應用到了具體的問題之中。評議人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王欣新教授、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單飛躍教授分別指出,政府在對市場秩序進行維護的過程中,不應當把資源配置的權力牢牢掌握在自己的手中,應當放開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政府放權的過程任重而道遠。與此同時,政府必須尊重價格規律,完善市場機制,充分發揮經濟法維護市場競爭的作用。對于房地產企業而言,公司、企業和個人都應當有更多的自由和權利,政府和市場之間是協同聯動的關系,在此基礎上再行考慮政府與市場應如何融合的問題,目前中國整體經濟結構缺少合作經濟。

  經濟法總論分論壇第二部分由江西財經大學法學院院長蔣悟真教授、同濟大學法學院朱國華教授主持。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薛克鵬教授作了題為《國有企業的非企業屬性及規制方法》的報告,指出導致國有企業異化現象的一個重要原因是錯誤定性和錯誤地適用法律,使之成為政府侵入市場的一個合法平臺,并提出進行結構規制、行為規制和程序規制的解決進路。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政策與市場法制研究所主任陳婉玲教授作了題為《公私合作制的源流、價值與政府責任》的報告,提出通過公私合作制模式,運用市場競爭機制尋找匹配的合作伙伴,引入私人部門的資金、技術及其他優勢,形成混合機制以市場化操作來提高公共資源配置的效率,從而探尋政府職能轉變、尋求新型執政方式的新路徑。山西財經大學法學院馬躍進教授作了題為《國有資產管理經營體制改革的思考》的報告,提出國有資產投資經營必須區分國家的三重身份的觀點,并從國有股東權的落實以及國有公司各組織機構的關系為切入點,對國有資產經營管理的模式提出了建議。中南大學法學院顏運秋教授作了題為《經濟規劃保障請求權研究》的報告,通過對經濟規劃保障請求權基本內涵與法律特征的全面剖析,分析了經濟規劃保障請求權的存在基礎和價值功能,并論證了經濟規劃保障請求權的具體權利體系,從而進一步完善經濟規劃保障請求權的救濟機制。評議人黑龍江大學法學院王秉春副教授指出,國有企業是中國政府調整市場的另一只手,具有特殊的屬性,國有企業應當退出一些包括公共福利在內的領域,并規范市場經濟中的民主問題;此外,除國企的盈利性和非盈利性之外,還需要考慮其他社會屬性,使之能夠最終實現對內平衡市場經濟、對外抗衡國外資本的作用。

  四、“競爭法”分論壇

  競爭法分論壇第一部分由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院長王健教授與深圳大學法學院葉衛平教授主持。首先,中國政法大學民商經濟法學院趙紅梅教授(院聘)以《論直接保護發散性正當競爭利益的集體維權機制》為題,提出我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有一個重大缺陷,即缺失直接保護發散性正當競爭利,并認為我國應將“公平競爭權”從“集體法益”擬制為“集體權利”,學習借鑒德國《反不正當競爭法》,新設集體維權機制對發散性正當競爭利益予以直接保護。隨后,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王宗玉副教授以《利用他人實施商業詆毀的行為芻議》為題,從幾類新型商業詆毀行為的表現形式入手,分析經營者利用他人實施捏造、散布虛偽信息的情形,并對進一步完善《反不正當競爭法》第十四條提出了建議。接著,廈門大學法學院游鈺副教授以《論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的反壟斷法應對》為題,提出伴隨著公用事業市場化改革的推進,我國應當在立法、執法和司法等方面不斷完善反壟斷法律制度,使反壟斷法律制度能夠適應公用事業市場化的特點,從而有效維護公用事業領域的競爭秩序。最后,安徽大學法學院副院長畢金平副教授以《反壟斷法寬恕制度適用行為對象研究——兼評“我國奶粉價格壟斷案”》為題,提出在奶粉價格壟斷案中,從執法依據角度國家發改委將寬恕制度適用縱向壟斷協議并無不當,同時認為該反競爭行為沒有其他行為人受到處罰可能會縱容縱向壟斷協議的發生,從而減損執法威懾性。基于此,他認為我國應該將寬恕制度的適用范圍限定為橫向壟斷協議。評議人武漢大學法學院寧立志教授、浙江理工大學法政學院葉高芬副教授認為,趙紅梅教授將社會法的思路引入競爭法并解決競爭法實際問題,角度非常新穎,同時也提出了中國是否有條件借鑒德國經驗以及社會法更加混沌等問題以供我們思考。除此之外,兩位評議人特別指出寬恕制度的本質是節約卡特爾協議的調查成本,雖然該制度建立在嚴格處罰的前提之上,但其設立的價值并非為了處罰。

  競爭法分論壇第二部分由河北大學政法學院院長孟慶瑜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孟雁北副教授主持。武漢大學法學院孫晉教授以《競爭性國企市場支配地位取得及濫用的法律規制》為題,認為競爭性國企具有特殊性,其根源在于其自然壟斷和天然的行政壟斷屬性。這兩種屬性使得競爭性國企在競爭行為的協同性、對象性質的傾向性、法律表現的偏好性等方面具有特殊性。安徽大學法學院焦海濤副教授以《被誤解的“壟斷”》為題,提出壟斷應有三層含義:第一層面是日常的理解,第二層面是經濟學上的理解即壟斷行業的壟斷,第三層面是專業的法學意義上的理解,并就如何發揮反壟斷法的作用提出了自己的思考。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副院長葉明副教授以《互聯網對相關產品市場界定的挑戰及解決思路》為題,提出為應對互聯網對相關產品市場界定的挑戰,除了改革SSNIP法的假設條件之外,還可引進產品性能測試法、盈利模式測試法和銷售方式測試法來界定互聯網相關產品市場。上海財經大學法學院張占江副教授以《中國(上海)自貿試驗區的競爭中立制度承諾》為題,比較不同司法轄區競爭中立的含義,并結合我國的實際情況,認為自貿試驗區的競爭中立應被界定為:政府為實現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最大限度地維護自由、公平競爭機制和減少政府對競爭的干預,確保所有企業面臨相同的競爭環境所做出的制度承諾。評議人華東政法大學鐘剛副教授、昆明理工大學法學院丁國峰副教授認為四位學者發言具有很高的理論水平、討論問題具有前沿性、并緊抓反壟斷法熱點,但同時也提出幾個問題以供大家思考:競爭性國企是否一定具有行政性壟斷和自然壟斷屬性;對互聯網等行業是否可以越過相關產品市場認定市場支配地位;競爭性國企的濫用行為的協同性是因為市場結構的原因還是國有企業的特殊性。參會的其他學者也就競爭法如何更好地服務于發揮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作用展開了熱烈討論。

  五、“財稅金融法”分論壇

  財稅金融法分論壇第一部分由西南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院長盛學軍教授與中南財經政法大學法學院副院長黎江虹教授主持。云南大學法學院趙忠龍副教授的發言題目為《稅收增額融資的美國經驗與中國借鑒》。他指出稅收增額融資制度(TIF)具有以下特點:財政去中心化;體現并加強發展政策的財政支助;競爭性聯邦主義;契合當代地方經濟發展政策所需要的企業家精神。對于我國而言,TIF的意義不在于直接的照搬和移植,而在于考察美國TIF制度中政府、企業、市場經濟和土地開發之間是如何通過法治聯系在一起的,為我國的財政法治建設提供參考。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徐陽光副教授的發言題目為《認真對待稅收法定》。他認為預算法定不能涵蓋稅收法定,二者應為交叉關系;應當把稅收法定限定在稅收征納關系中,不宜擴展到財政支出領域,從稅收法定延伸出納稅人對于財政支出的決定權不一定符合稅法的邏輯;稅收法定的研究應當具體到要素,要處理好稅收法律與規范性文件的關系;其進一步探討了稅收法定與罪刑法定相提并論是否妥當、稅收法定是否排斥類推解釋、稅收法定如何與量能課稅原則相融合等重要問題。北京大學法學院葉姍副教授的發言題目為《房屋土地權屬變更稅制的整體化考察》。在對房屋土地權屬變更稅制整體化考察的基礎上,她認為契稅法的課稅要素體系之設計,應當在概括性地描述征稅范圍基礎上,分別列舉契稅的不征稅項目和稅收減免措施;稅率方面,應采行“標準稅率+低稅率”皆由法定的差異稅率,稅率設置應當貫徹“課稅不傷及稅本、基本生活費用輕稅負”的基本原則。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博士研究生程國琴的發言題目為《參與式預算的法律經濟分析》。在對參與式預算進行效率分析、競爭分析和博弈分析的基礎上,她認為參與式預算增強了政府公共預算對公眾需求的回應性,體現了效率價值的追求;參與式預算的開放性和公共性促進了預算信息的公開和共享,增進了政府與公眾之間的互信;地方政府推進的參與式預算改革不僅契合了中央政府推動基層民主的理念,還促成了地方政府之間的良性競爭。她并希望借中央深化財稅體制改革之契機,推動參與式預算的縱深發展。評議人中央財經大學法學院邢會強副教授認為,運用稅收增額融資這樣的美國經驗解決中國問題要謹慎,并闡述了稅收動態、靜態法定和稅收實質、形式法定的含義。他認為葉姍副教授“小題大作”的研究方法和程國琴博士生實踐調研的研究方法都非常值得稱贊,但是程國琴博士生的研究中要區分好法學研究和經濟學研究,最后以公開、民主和法治三個詞作了總結。北方工業大學經濟法研究所王斐民副教授認為徐陽光副教授對稅收法定原則進行了全面的闡釋,并對稅收法定的根基、經營自由權與財產權保障等談了自己的看法。

  財稅金融法分論壇第二部分由《法商研究》編審、中南財經政法大學劉普生教授和同濟大學法學院孫效敏教授共同主持。安徽財經大學法學院杜仲霞副教授以《我國公共債務立法問題》為題率先發言。杜仲霞副教授認為,在目前我國公共債務規模急劇擴張的背景下,公共債務立法具有必要性;參考美國、日本、臺灣地區的立法例,公共債務立法在我國目前也具有可行性;最后,她針對國債、地方債務的立法分別提出了自己的建議。隨后,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常健副教授以《論我國農村金融法律制度完善的基本方向——基于理論與實證的分析》為題發言。常健教授首先以“拐杖現象”理論和大量實證數據,說明了目前農村金融存在的需求不足、非生產性、非正規性等特征;在此基礎上,其提出了金融供給與公共物品供給相結合、商業金融與政策性金融以及合作性金融結合等改革方向;最后,對于農村金融法制的改革方向,他提出了中央立法與地方規范結合以及明確普惠、穩健、促進原則等建議。接下來,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許多奇教授以《我國非保本理財產品之運作困境與制度設計 ——以商業銀行個人理財業務實證考察為主線》為題進行了發言。許多奇教授首先指出,占據商業銀行個人理財主流的非保本理財產品主要以資金池方式運作,面臨著期限錯配、“短借長投”、借新還舊等困境。相應地,監管制度也存在法律性質認定局限、資產托管制度疲軟、誘發道德風險等問題。因此,她提出利用信托制度、建立獨立托管人制度、完善投資者保護等立法建議。最后,中央財經大學邢會強副教授以《我國微型金融發展中的法律與政策問題》為題發言。邢會強副教授針對我國微型金融業的發展,提出了放松利率管制、實施稅收優惠等建議;針對高利貸問題,提出了放開管制、推動市場利率的疏導之計;針對監管問題,提出針對不吸收公眾存款的微型金融機構、銀監會放松監管、放權地方政府等建議;針對融資問題,提出了鼓勵微型金融機構走向資本市場的建議。發言結束后,華東師范大學法律系劉迎霜教授、華東政法大學經濟法學院院長吳弘教授、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朱大旗教授先后對于各位學者的發言進行了點評。三位教授都肯定了各位發言者對于金融法制的研究成果,也分別指出了各位發言者的創新內容和完善方向,并就金融領域如何更好地發揮政府與市場的協調作用與各位學者展開了熱烈的探討。

  六、閉幕式

  當天下午在各個分論壇結束討論后,本屆中國經濟法治論壇閉幕式在東方會堂舉行。閉幕式由上海交通大學經濟法研究所副所長、財稅法研究中心主任許多奇教授主持。首先,浙江財經學院法學院韓靈麗教授、首都經貿大學法學院高桂林教授、華中師范大學法學院副院長常健教授分別代表各個分論壇匯報了各組討論情況。接著,北京大學劉瑞復教授進行了總結發言。劉瑞復教授高度評價了本次論壇的理論高度與現實意義,認為論壇的舉辦對于經濟法學科的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并勉勵各位學者不斷攀登經濟法理論的新高峰。中國人民大學經濟法學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大旗教授代表本屆論壇的主辦方致閉幕詞。朱大旗教授分別向與會專家學者、上海市法學會經濟法學研究會以及上海交通大學凱原法學院致以了誠摯的謝意,并祝愿中國經濟法治論壇越辦越好。最后,南京大學法學院院長李友根教授代表下屆論壇承辦單位致辭,并向在座的各位專家學者發出了誠摯的邀請。

  至此,第九屆中國經濟法治論壇圓滿地落下了帷幕。

主站蜘蛛池模板: 鄂托克旗| 翼城县| 洪湖市| 湘西| 砚山县| 阳城县| 陇川县| 三亚市| 福州市| 吉首市| 五寨县| 宁陵县| 安新县| 洛浦县| 田东县| 内丘县| 那坡县| 嘉鱼县| 深州市| 漠河县| 韶关市| 铜陵市| 尼勒克县| 吴江市| 陆川县| 弥勒县| 绵阳市| 邳州市| 方正县| 翁牛特旗| 河间市| 兰州市| 丽水市| 嵊州市| 青神县| 永昌县| 白山市| 孝感市| 始兴县| 金沙县| 宽甸|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