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5-07-18 來源:上海市法學會 責任編輯:陳聰
2025年第二季度,上海市各區法學會深入貫徹落實中國法學會第九次全國會員代表大會精神,緊密圍繞黨委政府中心工作,結合區域發展實際,在服務基層治理、深化法治宣傳、培育專業人才等方面持續發力,各項工作取得扎實成效。
一、落實“福州會議”精神,完善法學會基層工作體系
各區法學會以綜治中心規范化建設為契機,積極推動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進駐工作。同時結合區域特色,在法治地標性場所和矛盾糾紛集中區域,建立特色基層服務站點,以融入嵌入的工作方式逐步構建多層次、廣覆蓋的服務網絡。普陀區法學會構建“1+10+N”三級法治服務網絡體系,以區法治地標為中心節點,10個融入式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為樞紐,32個會員之家為末端觸角,探索建立站點動態評估機制,形成“十五分鐘法治服務圈”。黃浦區法學會指導2個基層工作聯系點和10個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高效履職,構建“三所聯動”多元解紛格局。寶山區法學會創新實施“三融入”,通過將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融入轉型發展主戰場,融入基層治理主陣地、融入寶山黨建主旋律,構建起覆蓋重點產業、黨建高地、基層治理的多維服務體系。松江區法學會在G60科創走廊核心區域設立法學會基層服務站點,整合優質法律資源,提供組團式服務,已成為服務新橋鎮衛星互聯網等產業集群企業法律需求的重要支撐平臺。
二、強化法治護航能力,夯實區域發展法治根基
今年以來,各區法學會積極參與2025年度上海全面依法治市調研課題申報工作,其中徐匯、普陀、楊浦、閔行、崇明五個區法學會參與申報的課題獲立項。此外,各區法學會不斷加強法治保障意識與能力,充分發揮“思想庫”“智囊團”作用,主動融入區域法治建設重點環節。
一是助力優化法治化營商環境。楊浦區法學會會同相關單位就“構建楊浦區知識產權法治保障共同體”“如何統籌供給優質、便捷、精準的公共法律服務”“數字經濟中的商標侵權及應對策略”等主題組織專題研討,提供專業支持。黃浦區法學會探索新時代商事調解組織發展路徑,帶領課題組到區工商聯調研,就商事類矛盾糾紛預防化解工作進行深度探討。閔行區法學會組織區、街鎮及區屬國資平臺公司相關負責人,圍繞新修訂的《上海市優化營商環境條例》開展專題培訓,夯實條例實施和普法宣傳基礎。金山區法學會開展“法護金企·服務民商”活動,推出集成式“法律服務券”并組建專業志愿團隊,企業可按需預約法治體檢、法律咨詢、法治講座等法律服務。松江區法學會成立“松江區法學會法治護企新橋小組”,圍繞“服務企業需求、優化營商環境、賦能基層治理”,整合司法機關、行政執法部門、高校學者、優秀律師、企業法務以及重點企業負責人等多元主體,形成法治合力。
二是協同保障區域重大戰略。靜安區法學會與其他各單位共同組成“智囊團”,為平安靜安“十五五”規劃編制集思廣益,共謀發展。閔行區法學會為服務區“一南一北”發展戰略,聯合區法院等11家單位共建“閔行區知識產權保護調研基地”,聚焦提升區域知識產權全鏈條保護能力,推動企業知識產權行政保護與司法保護雙軌融合。崇明區法學會前往區經偵支隊開展《生態法治協同視角下的崇明生態島建設路徑研究》專題調研,雙方就跨區域協作、生態修復司法實踐深入交流,為完善生態法治體系提供新思路。奉賢區法學會舉辦“法治化營商環境司法服務保障——農村農民房改建民宿過程中呈現法律問題研究”法治研討沙龍活動,匯聚法學智慧、助力鄉村振興。
三是主動服務基層社會治理。浦東新區法學會聯合會員單位在東方樞紐上海東站設立“會員之家”建設工地法律服務點和“檢察官工作聯系點”,將多元法治服務進一步向重大工程和基層勞動者延伸。虹口區法學會聯合多部門召開單用途預付式消費糾紛專題研討會,通過跨領域協作機制,探索全鏈條糾紛化解模式,并下發《關于切實加強本區體育健身、教育培訓行業預付式消費經營活動涉穩風險防范工作的通知》。楊浦區法學會助力區應急局、定海路街道開展“平安365”獨居老人守護項目,為社區獨居老人的居家安全提供更多法治保障。閔行區法學會主動整合區政法單位和相關行政部門資源,圍繞基層治理,特別是涉及知識產權和商業秘密的糾紛、與人民群眾切身利益密切相關的多發民事糾紛組織匯編并發布了《案例指引治理》(知識產權篇、勞動人事爭議篇、傳統民事篇)等三個系列電子文本,旨在通過典型案例的力量,實現“辦理一個、治理一片”的效果。嘉定區法學會聯合安亭鎮的基層立法聯系點召開《上海市節約用水條例(草案)》征求意見座談會,邀請專家對條例進行解讀,并就條例草案提出調整修改建議、展開交流。青浦區法學會重點推進環城水系法治文化建設,各團體會員單位在區環城水系18個法治驛站輪值“上崗”,以驛站為支點織密法治服務網絡。
三、深化法治宣傳教育,推動全民普法提質增效
各區法學會持續深入開展“2025年青年普法志愿者法治文化基層行”活動,并結合“民法典宣傳月”“4·15國家安全日”“6·26國際禁毒日”等重要普法節點,不斷加大普法力度,提升普法質效。
一是關注群眾所需所盼。徐匯區法學會聯合各街鎮針對群眾關心的房屋租賃、舊房改造、勞資糾紛、繼承監護等相關問題開展針對性普法。靜安區法學會會同上海站管委辦、區司法局組織開展“旅途平安法典相伴”——民法典宣傳活動,向旅客及市民提供各類咨詢服務,同時開展反邪教、輻射安全法規、飲水衛生、消毒產品、傳染病防治等方面法律宣傳。楊浦區法學會先后會同區司法局、區法院開展4場主題為“民法典婚姻家庭編司法解釋(二)解讀運用”“習近平法治思想指導下的民法典社區治理制度”“監察法實施中的理論與實踐問題”“從一則案例了解遺贈撫養協議”的習近平法治思想基層宣講活動。黃浦區法學會在商貿會計學校開展反欺詐、反霸凌專題普法;聯動青年律師、調解中心及心理師協會骨干開展民法典心聯體活動,為養老院老年人提供12場繼承法專題法律服務。崇明區法學會會同相關部門開展“法治護航,商企無憂”診所活動,針對企業合同糾紛、勞動用工等問題提供法律分析與解決方案;開展“法典趕大集,法治潤民心”活動,針對群眾關心的物業糾紛、民間借貸等熱點法律問題開展咨詢服務。
二是豐富普法宣傳載體。靜安區法學會以法治宣傳標語點亮上海商城、百樂門、匯銀大廈、人才大廈等城市核心地標,打造城市法治風景線。黃浦區法學會聯合區委宣傳部將《學習民法典知識小課堂》法宣視頻覆蓋至10個街道、16個國企集團及區教育局、司法局、團區委等部門。虹口區法學會持續制作“法潤虹心”普法小課堂,以視頻形式生動科普法律知識。青浦區法學會通過開展社區普法集市、法律知識競賽、“盈法課堂—法治書畫展”、民法典圍學會等活動,推動民法典普法工作深入基層。
三是緊扣重要宣傳節點。徐匯區法學會在第24個“安全生產月”來臨之際,會同區內街鎮,組織青年普法志愿者通過游園會、講座等形式開展“安全生產”系列普法宣傳活動。普陀區法學會聯合會員單位先后舉辦“法典零距離,普法在行動”民法典宣傳月街區公開課、“送法進樓宇、助企邁實步”民法典宣傳月相關活動。虹口區法學會在第25個世界知識產權日到來之際邀請專家圍繞“知識產權與人工智能”作專題講座。楊浦區法學會助力區委政法委舉辦“青春無毒·申城有光”2025年上海市“國際禁毒日”主題宣傳活動。青浦區法學會針對“4·15國家安全日”聯合團體會員單位開展了以“全民國家安全教育 走深走實十周年”為主題的普法活動。
四、優化人才培養模式,激發法治建設內生動力
各區法學會高度重視法治人才培養工作,積極團結凝聚法學法律工作者,著力打造高素質法治隊伍。徐匯區法學會系統構建涉外法治人才實訓體系,推動“涉外法治高端人才培育雙基地”落地;舉辦人工智能涉外法治人才培訓班及“涉外法治論壇”“濱江法治論壇”;推動會員簽署“MTCC徐匯協議”,促進國際交流與人才互認。普陀區法學會與宜川街道、華東政法大學初步達成基層法治實踐模式,通過共建“法治人才實訓基地”,推動法學教育與基層治理場景有機融合,形成“理論教研——實踐轉化——社會治理”的閉環培養體系。虹口區法學會牽頭組織區檢察院、區司法局聯合舉辦“檢律論衡?法辯青春”政法系統同堂比武活動,通過模擬庭審、案例辯論等形式,促進檢察官、律師等法律職業群體的實務交流與理念碰撞。奉賢區法學會成立青年法學法律理論研究小組,聚焦鄉村振興、新型網絡犯罪等設立課題小組,充分發揮理論創新作用。崇明區法學會聯系各單位積極推進法治人才倍增計劃,通過與公安、法院、檢察院合作,舉辦專業培訓等方式,已吸引17名優秀法學專業人才加入,為后續工作開展注入新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