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仙踪林,国内视频在线精品,成人污污www网站免费丝瓜

郵件系統:
用戶名: 密碼: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位置: 首頁 》《習近平法治思想研究與實踐》專刊 》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 》專題報道 》2024年 第33期 09月
加強涉外法治建設?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

時間:2024-09-30   來源:民主與法制周刊  責任編輯:敖婷婷


加強涉外法治建設?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

李?飛??

  加強涉外法治建設,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的重要內容。商務部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有關重要論述精神,扎實推進商務領域涉外法治建設,積極主動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推動完善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和規則,為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創造有利條件。

  

  一、深刻認識加強涉外法治建設,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的重要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①,提出“推動構建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②。我們要從更好統籌國內國際兩個大局、更好統籌發展和安全的高度,深刻認識做好上述工作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一)這是推動高水平對外開放的重要保障。改革開放是當代中國最顯著的特征、最壯麗的氣象,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黨的十八大以來,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堅強領導下,中國開放的大門越開越大,成為14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主要貿易伙伴,貨物貿易總額居世界第一,吸引外資和對外投資居世界前列,形成更大范圍、更寬領域、更深層次對外開放格局。

  當前,國際經貿合作和競爭局面正在發生深刻變化,美國等西方國家動輒以“國家安全”為名,以其國內法為依據,動用行政、立法、司法等手段,對正常的貿易投資合作設置限制。與此同時,全球經濟治理體系和規則正在面臨重大調整,國際經貿規則覆蓋范圍不斷擴展,從傳統的“邊境措施”逐步延伸到以國內規制為主的“邊境后措施”,我國對外開放面臨的外部風險是過去所不可比擬的。

  法治同開放相伴而行,對外開放向前推進一步,涉外法治建設就要跟進一步。新形勢下,推動更高水平對外開放,要求我們進一步加強涉外法治建設,持續提升參與制定和運用國際經貿規則的本領,持續提升應對國際經貿摩擦、爭取全球經濟治理話語權的能力,為對外開放營造良好外部環境、提供堅強法治保障。

  (二)這是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內在要求。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莊嚴宣告:“從現在起,中國共產黨的中心任務就是團結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中國式現代化是中國共產黨領導的社會主義現代化,既有各國現代化的共同特征,更有基于自己國情的中國特色。

  法治化是世界各國現代化的制度特征。法治建設是中國式現代化建設的重要內容,對推進中國式現代化具有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一旦法治化進程未能跟上現代化的腳步,未能形成推進現代化所必需的制度規范,就會影響國家治理水平,制約現代化進程。

  涉外法治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既包括我國法治體系中涉及外國與國際事項的部分,也包括我國融入國際法治體系和治理體系的部分。新征程上,全面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求我們堅定不移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一體推進涉外立法、執法、司法、守法和法律服務,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為中國式現代化行穩致遠營造有利法治條件和外部環境。

  (三)這是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題中之義。習近平總書記站在中國人民和世界人民共同利益的高度,高瞻遠矚地提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目前,中國已同數十個國家和地區、在多個不同領域構建了不同形式的命運共同體,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多次寫入聯合國等多邊機制文件,從理念變為行動,成為中國引領時代潮流和人類文明進步方向的鮮明旗幟。

  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具有開放包容、公平正義、和諧共處、多元互鑒、團結協作的鮮明特征。主張推動國際關系民主化,世界的命運應該由各國共同掌握,國際規則應該由各國共同書寫,全球事務應該由各國共同治理,發展成果應該由各國共同分享。主張推動國際關系法治化,維護國際法治權威,確保國際法平等統一適用,不能搞雙重標準,不能“合則用、不合則棄”。

  當前,世界之變、時代之變、歷史之變正以前所未有的方式展開,人類社會面臨前所未有的挑戰。面對近年來國際形勢的演變,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得到越來越多國家和人民的認同和響應。新起點上,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要求我們堅持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觀,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提高國際法在全球治理中的地位和作用,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主動參與并努力引領國際經貿規則制定,為建設一個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榮、開放包容、清潔美麗的世界注入更多正能量。

  

  二、完善涉外經貿法律體系,筑牢參與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的法治根基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涉外法律制度是國家法制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涉外法治的基礎”“要堅持立法先行、立改廢釋并舉,形成系統完備的涉外法律法規體系”③。商務部深入學習領會、認真貫徹落實,聚焦外貿、外資等重點領域,持續完善商務領域涉外法律制度。

  在對外貿易領域,推動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2022年12月3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八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對外貿易法的決定,刪去其中關于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的規定。自當日起,各地商務主管部門停止辦理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對于申請進出口環節許可證、技術進出口合同登記證書、配額、國營貿易資格等相關證件和資格的市場主體,有關部門不再要求其提供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材料。這是外貿經營管理領域的重大改革舉措,是中國政府堅定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制度創新。

  在外商投資領域,推動出臺《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2019年3月1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外商投資法,以法律形式確立了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成為我國外商投資領域新的基礎性法律,實現了我國外資法律制度和管理體制的歷史性變革。為深入貫徹實施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商務部持續推進與外商投資法不符的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立改廢”,推動發布《關于在政府采購活動中落實平等對待內外資企業有關政策的通知》,建立健全外商投資企業投訴工作機制,保障外資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切實提升法律實施效果。

  在統籌發展和安全方面,持續豐富法律工具箱。一是推動制定《中華人民共和國出口管制法》,確立了出口管制政策、管制清單、管制措施和監督管理等方面的基本制度框架和規則。二是制定并公布《不可靠實體清單規定》,規定對于出于非商業目的,違背正常的市場規則和契約精神,對中國企業采取封鎖、斷供和其他歧視性措施的一些外國實體,建立“不可靠實體清單”制度。三是制定并公布《阻斷外國法律與措施不當域外適用辦法》,規定針對個別國家不但禁止本國人與有關國家的經貿活動,還脅迫其他國家企業和個人停止與有關國家經貿活動的單邊主義做法,我國可要求“不得承認、不得執行、不得遵守”有關外國法律與措施。

  面向未來,我們將繼續加強涉外經貿立法工作,持續完善對外貿易法律制度,服務加快建設貿易強國需要。深入貫徹實施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依法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健全促進和保障境外投資的法律制度,維護我國海外利益安全。推動出臺兩用物項出口管制條例,完善現代化出口管制體系,提升風險防控能力。

  

  三、積極主動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推動國際經濟秩序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提出:“要堅定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主動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推進國際關系法治化。”④這一重要論述為我們參與制定國際經貿規則、推動完善全球經濟治理提供了根本遵循,商務部扎實做好多雙邊經貿談判工作,促進全球開放合作,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

  (一)深入參與世貿組織改革。一是推動世貿組織改革的中國方案成為國際共識,提出世貿組織改革的立場文件和建議文件,推動金磚國家和上合組織發布支持世貿組織改革的聯合聲明,促成世貿組織在第12屆部長級會議上將改革正式列入多邊議程。二是全面參與世貿組織談判工作,推動達成《貿易便利化協定》、《信息技術協定》擴圍協議、《關于全面取消農業出口補貼的部長決定》等成果,推動實質性結束電子商務談判部分議題,并就產業鏈供應鏈、涉碳經貿規則、貿易與環境等議題提交20余份改革提案。三是推動世貿組織部長級會議取得積極成果,推動達成《促進發展的投資便利化協定》,成為全球首個多邊投資協定。推動通過《爭端解決機制改革部長決定》,力促恢復爭端解決機制正常運行。

  (二)構建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一是推動《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生效實施。2022年1月1日協定全面生效,區域貿易成本大幅降低,產業鏈、供應鏈聯系更加緊密,為區域及全球經濟發展增添了新動力。2023年,中國與RCEP其他成員國進出口總額達12.6萬億元,占中國外貿總額的30.2%,較協定生效前的2021年增長5.3%。二是不斷擴大自貿“朋友圈”。2023年,我國與厄瓜多爾、尼加拉瓜、塞爾維亞分別簽署自貿協定,與新加坡簽署自貿協定進一步升級議定書,累計簽署的自貿協定數量增至22個,自貿伙伴增至29個。在談判過程中,我們積極納入綠色、環境、數字經濟、標準合作等議題,參與新興領域國際經貿規則塑造。三是全力推進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進程,與CPTPP成員保持密切溝通和磋商,并已完成DEPA所有條款的初步討論。

  (三)商簽和升級投資協定。目前,我國共對外簽署現行有效的投資協定110個,其中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簽署90個投資協定,為吸引和利用外資、深化對外投資合作提供了有力保障。2020年12月30日,中歐領導人共同宣布如期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該協定對標國際高水平經貿規則,成果涵蓋市場準入承諾、公平競爭規則、可持續發展和爭端解決四方面內容。2023年以來,我國先后同安哥拉、委內瑞拉、塔吉克斯坦簽署投資協定,這三個協定都對雙方投資保護義務和爭端解決機制作出了規定,是互惠互利、高質量的投資協定。

  (四)參與國際立法活動。國際商事規則方面,主導起草的《聯合國船舶司法出售國際效力公約》獲聯合國大會正式通過,被定名為《北京船舶司法出售公約》,并在北京成功舉辦公約簽署儀式,這是海商領域首個以中國內地城市命名的聯合國公約。積極參與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UNCITRAL)的鐵路運單議題、商事爭議解決規則以及國際統一私法協會(UNIDROIT)的倉單示范法議題等重要議題討論,取得良好成效。國際投資爭端多邊規則方面,支持投資者與國家間爭端解決制度改革,參與國際投資爭端解決中心(ICSID)仲裁規則修訂,推動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投資爭端解決機制改革進程,加快完善國際投資仲裁規則,增強爭端當事方對爭端解決機制的信心。中方向聯合國國際貿易法委員會提交的建議文件被視為重要的結構性改革方案。

  面向未來,我們將繼續以建設性姿態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制定,在重要議題中發揮更大作用。一是完善細化中國方案,全面深入參與世貿組織改革,堅決維護包括我國在內的廣大發展中國家的正當權益。二是積極參與二十國集團、亞太經合組織、金磚國家等多邊和區域合作機制經貿合作,持續引領新興領域規則制定。三是推動與更多國家和地區商簽高水平自貿協定和投資協定,繼續推進加入CPTPP和DEPA進程。四是深化與國際組織交流合作,推動完善經貿領域國際規則,成長為國際規則的重要參與者。

  

  四、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全面對接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主動對接、積極吸納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制度型開放,提升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水平,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⑤商務部充分發揮自由貿易試驗區等開放平臺先行先試作用,積極主動對接CPTPP、DEPA等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穩步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

  (一)在有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率先對接。推動設立21個自由貿易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實施自由貿易試驗區提升戰略,推動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在投資、貿易等領域施行一系列首創性實踐,初步建立了與高標準國際經貿規則接軌的制度框架。2023年6月,國務院印發《關于在有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試點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的若干措施》,對接CPTPP、DEPA中可先行試驗且符合我國改革開放需要的規則條款,聚焦貨物貿易、服務貿易、商務人員臨時入境、數字貿易、營商環境、風險防控等6個方面,推出30多條舉措,各項試點措施現已全面落地實施。2023年11月,國務院印發《全面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總體方案》,提出7方面、80條措施,推動構建與高標準經貿規則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建設國家制度型開放示范區。2024年3月,商務部發布《自由貿易試驗區跨境服務貿易特別管理措施(負面清單)》(2024年版),對照高水平經貿協定標準,在自然人職業資格、專業服務、金融、文化等領域有序推進擴大開放,推動開展增值電信業務擴大開放試點。

  (二)在服務業開放試點中主動對接。支持北京建設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在10個城市開展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特別是2023年11月國務院印發《支持北京深化國家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示范區建設工作方案》(以下簡稱“北京示范區2.0方案”),聚焦制度型開放,加大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的力度。一是加強與國際規則對接。北京示范區2.0方案推出約70項對接措施,占170余項試點任務的40%,涉及CPTPP跨境服務貿易、投資、電信、金融、電子商務、商務人員入境、爭端解決和DEPA數字身份、新興技術、商業和貿易便利化等20多個專章。二是主動參與國際經貿規則建設。重慶市突破國際鐵路實施60年之久的運郵限制,實現國際鐵路運郵雙向互通;創制全球首份“鐵路提單國際信用證”并批量化運用,鐵路提單背書轉讓效力得到司法審判實踐支持。三是前瞻布局新興領域的規則規范。北京示范區2.0方案結合數字經濟國際合作、數據資源開發利用、金融服務綠色循環經濟發展等需要,就相關業態創新與跨界融合提出了近40項試點任務。沈陽等6個城市試點方案根據現代服務業同先進制造業“兩業融合”需要,要求探索創新相關分類、核算標準和統計指標體系、人才評價體系,完善技術、流程、管理等標準。

  (三)在標準“走出去”中互認銜接。一是深入參與制定國際標準。牽頭制定品牌評價、共享經濟數字平臺、二手商品跨境貿易等45項國際標準化組織(ISO)商務領域國際標準,推動商學協會制定發布《國際貨運代理鐵路聯運作業規范》等28項中亞區域標準。二是穩步推動中國標準海外應用。依托我國優勢產品出口、合作項目“走出去”等,推動相關國家認可和采用我國標準。

  面向未來,我們將在推進加入CPTPP和DEPA進程的同時,主動對照協定內容,推動相關領域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一是持續抓好各類開放平臺擴大制度型開放舉措的落地實施,將具備條件的措施在更大范圍內復制推廣,進一步探索路徑、積累經驗。二是聚焦重點國別、重點產品、重點工程,推動多雙邊標準開放合作。三是及時總結在高水平對外開放中對標國際先進水平的有效舉措和成熟經驗,推動完善相關法律制度,為促進國際經貿規則向更加公正、合理、透明的方向發展貢獻更多中國方案和中國智慧。

  

  作者:商務部黨組成員、副部長


主站蜘蛛池模板: 定日县| 边坝县| 景洪市| 共和县| 铜山县| 静宁县| 宁乡县| 芜湖县| 宁蒗| 安庆市| 金乡县| 德庆县| 田林县| 金塔县| 柳江县| 甘谷县| 内丘县| 宜兰县| 龙江县| 罗甸县| 阜新市| 茌平县| 罗城| 靖远县| 兴化市| 孙吴县| 平乐县| 苏尼特左旗| 天峻县| 福建省| 犍为县| 中西区| 武强县| 民县| 泸州市| 新蔡县| 延津县| 汝城县| 乐平市| 泗水县| 五常市|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