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5-14 來源:上海市法學會 責任編輯:陳聰
2024年4月23日,上海市法學會召開“迎五四”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座談會。市法學會黨組書記、會長姜平同志出席并講話。市法學會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虞培林致辭。嘉定區人民法院黨組書記、院長顧全,華東政法大學副校長韓強等來自高校、法院、檢察院、仲裁委及律師事務所的上海青年法學法律人才庫成員進行交流座談,結合工作實際與專業背景,圍繞“新時代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在法治建設中的責任”主題,從職業選擇、法治理想、未來展望等多角度進行充分交流。
一、新時代對法學理論研究與司法實踐提出了新要求
(一)構建中國特色自主法學知識體系的迫切性
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對我國法學理論研究以及法學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其核心就是盡快構建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我國具有獨特的歷史、文化、國情,構建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不能簡單以國外的理論體系為標準和模式。盡管我國法學理論研究事業發展繁榮,成就巨大,但與習近平總書記的要求、與新時代法治實踐的要求還有很大的距離,還存在一定的不適應。當代青年法學理論工作者能不能答好這張試卷,能不能為新時代偉大法治實踐作出理論解釋、提出有力支撐,不僅事關法學理論研究和法律人才培養事業的前途,更事關全面依法治國方略的實現,事關四個自信,特別是法治自信的確立。
(二)法院工作中落實“致良知以固根本”“知敬畏以務實效”“務大局以促發展”的必要性
好的司法裁判應兼顧天理、國法和人情,這要求青年法官們在執法辦案的過程中堅持公正司法、依法審理、司法為民,以促進矛盾糾紛高質高效化解。當前,隨著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平臺經濟等新業態的蓬勃發展,法律關系日趨復雜,更需要青年法律人在其中發揮社會作用,以維護公平公正的法治化營商環境。社會矛盾最終都會作為司法問題呈現在法官案頭,青年法官要妥善處理好司法公正和司法為民的關系。
(三)培養“勇于擔當、善于作為、為大局服務”檢察官的重要性
檢察機關是國家的法律監督機關,是保障國家法律統一正確實施的司法機關,是保護國家利益和社會公共利益的重要力量,是國家監督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檢察工作如何更好地尊重和保障人權,切實履行法律監督職責,服務高質量發展,做到黨的中心工作推動到哪里,檢察工作就跟進到哪里,在效果上讓人民群眾可感受、能感受到公平正義,是目前檢察工作的難點。有的青年檢察官可能出于對終身追責的顧慮,將檢委會作為避風港;同時伴隨權力的增加,檢察官的廉潔風險也隨之增加,青年檢察官如何恪守廉潔底線,做到心有所畏、言有所戒、行有所止,也是當下檢察工作中值得深思的議題。
(四)堅持“國際視野”,打造具有上海特色的涉外法治前沿的必然性
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對全面依法治國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習近平總書記明確提出上海要完整、準確、全面貫徹新發展理念,圍繞推動高質量發展、構建新發展格局,其中很重要的一環就是高水平推進涉外法治工作,用法治方式更好維護國家和人民利益,促進國際法治進步,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上海是中國改革開放的最前沿,是聯通世界的窗口。豐富的涉外商事交易、經貿投資、人員往來、會議辦展活動,不僅是上海打造融合涉外立法、涉外司法、涉外法律服務為一體的涉外法治中心得天獨厚的優勢,更是要求上海青年法律工作者具有世界觀與大局觀。
二、新時代落實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投身法治建設的相關建議
(一)立足本土、重視傳統,著力建構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
青年法學理論工作者應將構建中國自主法學知識體系作為中心工作、首要任務。要堅持馬克思主義基本原理同中國具體實際相結合、同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相結合,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戰略全局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變局,不斷推進馬克思主義中國化時代化。要以中國為觀照、以時代為觀照,立足中國實際,解決中國問題。要把握歷史主動、立足中國實際、面向時代需要,堅持自立自信,堅持守正創新,從黨的創新理論中汲取思想養分,用法治實踐效果檢驗研究成果的價值和意義,以多學科的、現代的研究方法支撐法學理論更新。做到方向明、主義真、學問高、德行正,自覺以回答中國之問、世界之問、人民之問、時代之問為學術己任,以彰顯中國之路、中國之治、中國之理為思想追求。
(二)司法直面問題、敬畏規律和底線,主動擔責、服務國家發展大局
青年司法工作人員要保持敬畏之心直面問題、尊重規律、堅守底線,勇于承擔職責并能動履職。青年法官要保持對客觀問題、客觀規律、法治底線的敬畏。對于當前存在的法治領域人民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以及市場遇到的前沿問題,要貫徹問題導向和目標導向,正確認識和把握法治建設的客觀規律,牢固樹立責任意識和底線意識,時刻堅守法律準則、行業準則和道德準則,并以法治思維深入解決突出問題。青年法官通過積極參與國家治理,尤其是參與國家大政方針落實過程中的規則制定和矛盾預防,可以既保障國家大局穩定、健康發展,又提前化解矛盾、減少進入法院的案件數量。
(三)檢察工作堅守初心使命服務人民群眾正義需求,履行監督職責
青年檢察官對于中央確定的改革任務,一定要有“功成不必在我”的精神境界,“功成必定有我”的歷史擔當。要做優刑事檢察、做強民事檢察、做實行政檢察、做好公益訴訟檢察,通過依法一體履職、綜合履職、能動履職,真正做到既敢于監督、善于監督,又依法監督、規范監督。落實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牢固樹立“如我在訴”的理念,確保檢察權為人民行使、讓人民滿意。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個司法案件中感受到“公平正義”的目標,讓“高質效辦好每一個案件”成為新時代新征程檢察履職辦案的基本價值追求。
(四)利用上海高水平開放區位優勢,做深做實涉外法治,勇挑國家涉外法治重擔
上海青年法學法律人才應當利用好上海在涉外法治方面的獨特優勢,用國際化的視野和現代化的研究方法作出具有引領性、突破性、國際性的研究,形成上海法學研究的風格和品牌。“知行合一”歷來是上海本土法學家的優良傳統。上海的青年法學法律工作者應當堅持運用理論與實務結合的研究方法,深入了解法治實踐,使得研究成果可以指導實踐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