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4-01-26 來源:民主與法制周刊 責任編輯:陳聰
王文濤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擘畫了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宏偉藍圖,明確高質量發展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首要任務,提出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營造市場化、法治化、國際化一流營商環境。商務部黨組堅持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法治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堅決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持續推動優化營商環境,為高水平對外開放和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提供更多活力和更強動力。
一、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深刻認識打造一流營商環境的重大意義
(一)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保障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要“優化營商環境”,“構建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論述,為我們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高質量發展指明了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
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們黨探索并建立了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豐富和發展了社會主義基本經濟制度,極大地解放和發展了社會生產力,如期實現了第一個百年奮斗目標。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和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新征程,要求我們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進一步激發各類市場主體活力、解放和發展生產力。只有良好的營商環境,才能吸引更多人才、資金、技術,才能釋放市場活力、激活發展潛力、提升國際競爭力,推動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
商務部始終牢記“國之大者”,緊緊圍繞高質量發展,提出商務工作是國內大循環的重要組成部分,是聯結國內國際雙循環的重要樞紐,在構建新發展格局中發揮著重要作用。商務部服務黨和國家工作大局,聚焦內貿、外貿、外資、對外經濟投資合作等重點業務板塊,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推動商務工作取得新突破新成效,服務構建更加系統完備、更加成熟定型的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
(二)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是推動高水平開放的客觀要求
黨的二十大報告把“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作為“加快構建新發展格局,著力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內容。習近平總書記多次強調,“中國推動更高水平開放的腳步不會停滯”①,“推動更深層次改革,實行更高水平開放,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強大動力”②。
我國改革開放的歷史充分證明,對外開放是推動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動力,以開放促改革、促發展是我國發展不斷取得新成就的重要法寶。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要求我們著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通過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不斷破除阻滯經濟循環的堵點、卡點,更好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為我國發展擴空間、提質量、增動力,實現高水平的自立自強,形成國際合作和競爭新優勢。
商務部全面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和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部署,不斷優化營商環境,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提升雙向投資水平,對標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積極參與全球治理體系改革和建設,拓展自貿“朋友圈”,維護多元穩定的國際經濟格局和經貿關系,奮力開創對外開放事業新局面,以高水平開放促進深層次改革、推動高質量發展。
(三)打造一流營商環境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題中之義
2018年8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一次會議上指出:“貫徹新發展理念,實現經濟從高速增長轉向高質量發展,必須堅持以法治為引領。”法治具有固根本、穩預期、利長遠的保障作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是國家治理領域一場廣泛而深刻的革命,是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必然要求,既是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重要內容,又是必不可少的重要保障。
在法治軌道上推進中國式現代化,要求我們尊重市場經濟規律,通過市場化手段,在法治的框架內調整各類市場主體的利益關系。要更好發揮政府作用,加快轉變政府職能,完善制度環境,加強產權保護,鼓勵公平競爭,擴大對外開放,構建以公平、效率為核心理念的市場化營商環境,構建以公開、透明為核心理念的法治化營商環境,構建以開放、包容為核心理念的國際化營商環境。
商務部深入學習領會、堅決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精神,扎實推進全面依法治國。在商務工作中堅持法治引領,加強調查研究,積極主動回應市場需求和人民群眾期盼,不斷健全商務領域法律法規和政策體系,持續加強涉外法治工作,著力打造一流營商環境。
二、持續完善現代市場體系,打造公平高效的市場化營商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市場決定資源配置是市場經濟的一般規律,市場經濟本質上就是市場決定資源配置的經濟。”③建設統一開放、競爭有序、制度完備、治理完善的高標準市場體系是充分發揮我國超大規模市場優勢的現實需要和必然選擇,是實現經濟高質量發展和建設高水平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的重要基礎和支撐,也是一流營商環境的重要體現。黨的十八大以來,商務部落實黨中央、國務院各項決策部署,圍繞高標準市場體系建設,持續打造公平高效的市場化營商環境,取得良好成效。
(一)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暢通國內國際雙循環
2021年,《國務院辦公廳關于促進內外貿一體化發展的意見》印發。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合力推進內外貿一體化工作,2022年實施了134項具體措施,為企業內外貿一體化經營提供便利。發揮進博會、廣交會、服貿會等會展平臺作用,幫助企業拓展內外銷市場。開展全國消費促進月、國際消費季等活動,推動外貿企業開拓國內市場。通過促進內貿和外貿、進口和出口協調發展,提高統籌利用國內國際兩個市場、兩種資源的能力。
(二)健全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支持各類市場主體更好參與市場競爭
2016年,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印發《市場準入負面清單草案(試點版)》。2018年,我國全面實施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除了清單明確列出禁止和限制投資經營的行業、領域、業務,各類市場主體皆可依法平等進入。國家發展改革委、商務部根據改革總體進展、經濟結構調整和法律法規制修訂等情況,對清單進行動態調整完善,不斷放寬市場準入限制,優化措施表述。目前實行的2022年版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列有禁止準入和許可準入事項共計117項,相比2016年試點版清單縮減64%。同時,嚴格落實“全國一張清單”管理模式,各地區、各部門不得另行制定市場準入性質的負面清單,切實維護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制度的統一性、權威性。
(三)改善市場環境,推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商務部在健全市場體系、推動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過程中,注重清理廢除含有地方保護、市場分割、指定交易等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規定和做法,推動市場高標準聯通。2022年7月,商務部會同相關部門印發《關于搞活汽車流通?擴大汽車消費若干措施的通知》,加快建設全國統一汽車大市場,要求破除新能源汽車市場地方保護,全面取消二手車限遷政策,取消對開展二手車經銷的不合理限制。2023年7月,商務部等13個部門印發《全面推進城市一刻鐘便民生活圈建設三年行動計劃(2023—2025)》,明確提出不得要求企業必須在某地登記注冊,不得為企業跨區域經營或遷移設置障礙,不得以是否在當地設立法人主體為條件對企業差別對待。商務部還與市場監管總局、國家發展改革委、財政部聯合發布《關于開展妨礙統一市場和公平競爭的政策措施清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健全長效機制,推動加快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
(四)在新征程上加快健全現代市場體系,進一步推動營商環境市場化
2023年1月,習近平總書記在二十屆中央政治局第二次集體學習時強調:“要進一步深化改革開放,增強國內外大循環的動力和活力。深化要素市場化改革,建設高標準市場體系,加快構建全國統一大市場。完善產權保護、市場準入、公平競爭、社會信用等市場經濟基礎制度,加強反壟斷和反不正當競爭,依法規范和引導資本健康發展,為各類經營主體投資創業營造良好環境,激發各類經營主體活力。”
商務部將深入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決策部署,加快健全現代市場體系:推動完善內外貿制度體系,優化內外貿發展環境,深入推進內外貿一體化試點;強化商務信用體系建設頂層設計,完善商務領域標準化制度體系,健全城鄉商業體系;動態調整市場準入負面清單,完善市場準入制度;進一步激發市場活力,促進消費恢復和擴大。
三、深入推進商務法治建設,打造公開透明可預期的法治化營商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委員會第二次會議上強調:“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這一重要論斷深刻闡明了法治和營商環境的關系,為促進市場主體公平競爭、健康有序發展,推動中國經濟實現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黨的十八大以來,商務部持續加強商務法治建設,主動響應黨和國家事業發展需求,積極回應人民群眾新要求新期盼,為優化營商環境提供有力法治保障。
(一)制定實施外商投資法,促成兼容并包的投資環境
商務部積極推動外商投資立法。2019年3月15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外商投資法》。該法在總結改革開放40多年來我國外商投資法律制度實踐經驗的基礎上,適應新形勢新要求,對外商投資準入、促進、保護、管理等作出了統一規定,確立了外商投資實行準入前國民待遇加負面清單管理制度,成為我國外商投資領域新的基礎性法律,實現了我國外資法律制度和管理體制的歷史性變革。這部法律的出臺,充分彰顯了新時代中國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持續改善外商投資環境的決心和信心。
商務部深入貫徹實施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持續推進清理與外商投資法不符的法規、規章和規范性文件,推動520部法規文件“立改廢”,組織開展對含有內外資不合理差別待遇內容的規定及措施進行專項清理。推動出臺《關于在政府采購活動中落實平等對待內外資企業有關政策的通知》,保障外資企業公平參與市場競爭。建立外資企業圓桌會議制度和投訴工作機制,加強常態化溝通交流,做好服務保障。2022年全國人大常委會開展的外商投資法執法檢查顯示,外商投資環境持續改善,吸收外商投資規模不斷提升,社會公眾對外商投資法貫徹實施情況的平均滿意度達到98.2%。
(二)修訂完善對外貿易法,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
商務部大力提升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水平。2022年12月3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三十八次會議通過了關于修改《中華人民共和國對外貿易法》的決定,刪去對外貿易法第九條關于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的規定。自當日起,各地商務主管部門停止辦理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對于申請進出口環節許可證、技術進出口合同登記證書、配額、國營貿易資格等相關證件和資格的市場主體,有關部門不再要求其提供對外貿易經營者備案登記材料。這是外貿經營管理領域重大改革舉措,是中國政府堅定推進貿易自由化便利化的重要制度創新,有利于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釋放外貿增長潛力,推進貿易高質量發展和高水平對外開放。
(三)推動出臺海南自由貿易港法,為打造開放新高地提供立法引領
2021年6月10日,第十三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第二十九次會議通過《中華人民共和國海南自由貿易港法》。商務部在立法過程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該法重點圍繞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這一中心任務,對自由貿易港的功能定位、運行方式、管理模式進行頂層設計,是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的“基本法”和“框架法”,為打造開放層次更高、營商環境更優、輻射作用更強的開放新高地提供了立法引領和法治保障。
(四)在新征程上持續完善商務法治體系,進一步推動營商環境法治化
黨的二十大報告強調,要堅持走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道路,在法治軌道上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法治既是市場經濟的內在要求,也是其良性運行的根本保證。
商務部將繼續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法治思想和中央全面依法治國工作會議精神,謀劃和推動商務領域法治建設:推進汽車等領域重要內貿立法的制修訂工作,促進商貿流通現代化;完善對外貿易法律體系,提高法治化和便利化水平,推動外貿穩規模、優結構,加快建設貿易強國;深入貫徹實施外商投資法及其實施條例,推動完善保障外資企業公平競爭的配套措施,加大對外資企業服務保障力度,依法保護外商投資合法權益。
四、加快推動制度型開放,打造合作共贏開放的國際化營商環境
習近平總書記在黨的二十大報告中強調,“中國堅持對外開放的基本國策,堅定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實踐充分證明,開放帶來進步,封閉必然落后。要發展壯大,必須堅持對外開放。要不斷探索實踐,提高把握國內國際兩個大局的自覺性和能力,提高對外開放質量和水平,為經濟發展注入新動力、增添新活力、拓展新空間。我國進入新發展階段以來,商務領域不斷積極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動擴大規則、規制、管理、標準等制度型開放,為推進高水平開放提供法治保障。
(一)擴大外資準入,提升投資自由化水平
一是持續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全國和自貿試驗區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連續5年修訂,限制措施分別減至31項和27項,海南自由貿易港外資準入負面清單進一步放開相關條目。目前制造業外資限制性措施在自貿試驗區實現“清零”、在全國范圍內基本放開。二是加大現代服務業領域開放力度。有序開展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示范,在試點地區已累計推出近500項開放創新舉措,并向全國推廣經典案例,有力發揮了引領示范作用。三是持續修訂《鼓勵外商投資產業目錄》。2022年10月發布的最新版目錄進一步擴大鼓勵范圍,鼓勵外資投向先進制造業、現代服務業、中西部地區優勢產業,為外商投資提供更有吸引力的政策環境,引導外資投向,提振外資信心。
(二)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動自貿試驗區建設
我國現已設立22個自貿試驗區和海南自由貿易港,形成了覆蓋東西南北中的改革開放新格局。商務部積極會同有關地方和部門,推動自貿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在投資、貿易等領域施行一系列首創性實踐,初步建立了與國際通行規則接軌的制度框架,推動了營商環境的國際化。
在推進深層次改革方面,針對各個自貿試驗區優勢特點,累計推動出臺29個建設方案,明確3500多項改革試點任務,印發一批改革含金量高的專項政策文件,初步形成自貿試驗區政策制度框架體系。不斷提煉創新成果,有序向全國或其他特定地區復制推廣300多項試點經驗。
在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方面,以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為重點,出臺關于海南自由貿易港外商投資準入、跨境服務貿易、放寬市場準入、貿易投資自由化便利化措施等方面的政策文件。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蓬勃興起,經濟外向度顯著提升。積極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動國務院出臺《關于在有條件的自由貿易試驗區和自由貿易港試點對接國際高標準推進制度型開放的若干措施》,構建與高水平制度型開放相銜接的制度體系和監管模式。
(三)參與和引領國際經貿規則制定,推動建設開放型世界經濟體系
一是堅持真正的多邊主義,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加入世貿組織是我國對外開放的重要里程碑。我國建設更高水平開放型經濟新體制,需要推動世貿組織更好發揮作用。商務部推動世貿組織第十二屆部長級會議(MC12)就世貿組織改革、疫情應對、漁業補貼、糧食安全、電子商務等議題達成超預期的一攬子協議,重振各方對多邊貿易體制的信心。通過規則更新推動全球貿易投資便利化,推動世貿組織擴大并完成《信息技術協定》產品范圍談判,推動服務貿易國內規制談判順利結束,發起投資便利化議題談判并實質性結束《投資便利化協定》文本談判,積極參與數字貿易國際規則制定。主動提出世貿組織改革中國方案,推動世貿組織改革朝著正確方向發展,營造公正公平有序的國際經貿環境,更好維護我發展利益和合法權益。
二是商簽雙邊自貿協定、投資協定,深化國際經貿合作。截至目前,商務部推動簽署了22個自貿協定和現行有效的109個投資協定,為優化內外聯通的國際一流營商環境提供了有力支撐。全球最大自貿協定《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于2022年1月1日正式生效,標志著我國初步建立起以周邊為基礎、輻射“一帶一路”、面向全球的自貿協定網絡。主動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先后申請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擴大面向全球的高標準自貿區網絡,引領全球經濟治理體系變革。完成中歐投資協定談判,積極推進與有關國家或地區商簽或升級投資協定談判工作,為投資者提供穩定、透明、可預期的市場環境。
(四)在新征程上推進高水平開放體系建設,進一步推動營商環境國際化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國開放的大門只會越開越大”④。新時代新征程,推進高水平對外開放,對于實現第二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而深遠的意義。
商務部將繼續推進建設高水平開放體系:以建設性態度參與和引領國際經貿規則制定,在重要議題中發揮更大作用,推動形成公正合理透明的國際經貿規則體系;堅定維護多邊貿易體制,積極參與世貿組織改革;合理縮減外資準入負面清單,推動貿易和投資自由化便利化;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不斷拓展合作領域;深入推進海南自由貿易港建設,發揮好自貿試驗區改革開放綜合試驗平臺作用,對接國際高標準經貿規則,推進制度型開放;推動商簽更多高標準自貿協定、投資協定,積極推動加入《全面與進步跨太平洋伙伴關系協定》(CPTPP)和《數字經濟伙伴關系協定》(DEPA),高質量實施《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RCEP),全面發揮經貿協定的制度紅利。
作者:商務部黨組書記、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