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3-07-19 來源:《民主與法制周刊》 責任編輯:lh
孫茂利
編輯出版《習近平著作選讀》第一卷、第二卷,是黨中央作出的重大決定,是黨和國家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為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提供權威教材,具有重大的政治意義、理論意義和歷史意義。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各級領導干部要堅決貫徹落實黨中央關于全面依法治國的重大決策部署,帶頭尊崇法治、敬畏法律,了解法律、掌握法律,不斷提高運用法治思維和法治方式深化改革、推動發展、化解矛盾、維護穩定、應對風險的能力,做尊法學法守法用法的模范。”①我們要認真學習領會,牢固樹立法治思維,切實提升運用法治方式解決復雜問題的能力水平。
一、尊法守法,堅決摒棄特權思想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應該把尊法放在第一位,因為領導干部增強法治意識、提高法治素養,首先要解決好尊法問題。只有內心尊崇法治,才能行為遵守法律”②。“任何組織和個人都不得有超越憲法法律的特權,一切違反憲法法律的行為都必須予以追究。”③尊崇法治、敬畏法律,是公安機關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是履行法定職責的基本要求。尊法守法是踐行“兩個維護”的具體實踐。黨的領導是推進全面依法治國的根本保證,民心是最大的政治。黨領導立法,通過法定程序使黨的主張成為國家意志、形成法律,通過法律保障黨的政策有效實施,維護最廣大人民根本利益。尊法守法,是貫徹落實黨的意志和政策、維護人民根本利益的具體體現。公安機關深刻領悟“兩個確立”的決定性意義,堅定不移在踐行“兩個維護”上走在前、作表率,必須毫不動搖地堅持黨的絕對領導,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始終將尊法守法貫穿到公安工作的全過程各方面。尊法守法是保證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的必然要求。法治是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重要依托。④全面依法治國事關黨執政興國,事關人民幸福安康,事關黨和國家長治久安。經驗和教訓使我們深刻認識到,“法治是治國理政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法治興則國家興,法治衰則國家亂。什么時候重視法治、法治昌明,什么時候就國泰民安;什么時候忽視法治、法治松弛,什么時候就國亂民怨”⑤。不尊法不守法,就談不上法治,更談不上實現經濟發展、政治清明、文化昌盛、社會公正、生態良好。公安機關必須帶頭尊法守法,秉持法律這個準繩,用好法治這個方式,堅持在法治軌道上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尊法守法是維護社會公平正義的實際行動。平等是社會主義法律的基本屬性,是社會主義法治的基本要求,任何組織或者個人都不得以任何理由逾越法律底線、觸碰法律紅線。公安機關必須在法治之下想問題、作決策、辦事情,堅守社會公平正義的核心價值追求,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遵守法律沒有特權、執行法律沒有例外,實現同事同罰、過罰相當,防止畸輕畸重、執法不公,切實維護社會公平正義。
二、遇事找法,用法律解決處理復雜疑難問題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只有全面依法治國才能有效保障國家治理體系的系統性、規范性、協調性,才能最大限度凝聚社會共識。”⑥公安機關必須堅持在法治軌道上行使執法權力,提高依法治理水平。遇事找法,依法辦事,是公安機關的工作屬性。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經過長期努力,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總體上解決了有法可依問題。”⑦法律的生命力在于實施,法律的權威也在于實施。⑧公安機關是執法機關,基本活動是執法活動。只有遇事找法,才能把紙面上的法律變為現實生活中活的法律,才能保證法律的有效實施。遇事找法,依法辦事,才能經得起法律和歷史的檢驗。堅持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是對公安機關執法活動最基本的要求。公安機關無論從行為到程序、從內容到形式、從決策到執行,都必須先找法、依法,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的程序和標準辦案辦事,做到案件事實清楚、證據確實充分、定性處理得當、適用法律正確,始終做正確的事、正確地做事,把每一起案件辦成鐵案。遇事找法,依法辦事,是解決問題最好的方式。法律是妥善處置社會問題的可靠保證。面對不穩定性不確定性明顯上升的外部環境和深刻復雜變化的國內發展環境,公安機關越是面臨重大、復雜、敏感的問題,越要拿起法律這一“治國之重器”,用好用活法律賦予公安機關的武器和手段,堅持從法律中尋找解決問題的出路和辦法,牢牢占領法治制高點、占據輿論引導制高點。
三、提高法治素養,提升依法辦案辦事水平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加強理想信念教育,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和社會主義法治理念教育,推進法治專門隊伍革命化、正規化、專業化、職業化,確保做到忠于黨、忠于國家、忠于人民、忠于法律。”⑨建設一支高素質過硬公安隊伍,必須提高法律職業素養和專業水平。真正了解掌握法律。法律是公安機關履職的基本“工具箱”,只有全面準確了解掌握法律,才能嚴格依照法定權限、規則、程序行使權力、履行職責。公安機關必須注重提升民警法律素養,做學法的模范,推動學法經常化、制度化,在系統學習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系統學習習近平法治思想的同時,學習好同執法工作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打牢依法辦事的理論基礎和知識基礎,不斷增強依法辦事的意識和能力。提升專業能力水平。公安機關處于執法司法工作第一線,必須具有很強的專業思維、專業素質、專業能力。堅持“讓專業的人做專業的事”,大力推進執法隊伍專業化建設,突出實戰、實用、實效,不斷加強和改進執法教育培訓工作,完善法律規定與實戰應用相結合的執法培訓機制,不斷提升公安隊伍專業技術、專業本領和打防管控整體效能。加強知識更新融合。加強對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新技術新業態新領域前沿知識的學習掌握,及時更新執法理念,統籌好發展和安全、活力和秩序、服務和監管,確保健康有序發展。加強公安人才隊伍建設,培養既了解掌握黨和國家大政方針、法律、法規、規章、規范性文件,又根據工作性質掌握經濟金融、科技應用、新聞輿論等方面知識的復合型人才,更好履行法定職責。
四、堅持系統思維,努力實現最佳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要樹立正確法治理念,把打擊犯罪同保障人權、追求效率同實現公正、執法目的同執法形式有機統一起來,堅持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努力實現最佳的法律效果、政治效果、社會效果。”⑩公安機關必須將“三個效果”統一作為執法辦案的重要遵循、自覺行動,追求最佳執法效果。執法要適度靈活能動。公安執法活動是能動的而不是被動的,必須做到既堅持原則,又靈活處理。公安機關必須準確把握社會心態和群眾情緒,堅持執法適度,綜合考量“法理情”和“時度效”,遵循比例原則、最小武力原則,講究執法藝術、改進執法方式,推行人性化執法、柔性執法,避免過度執法、機械執法,爭取最佳執法效果。做到寬嚴相濟。堅持以法為據、以理服人、以情感人,準確把握寬嚴相濟刑事政策的內涵,全面把握寬與嚴的辯證關系,做到當寬則寬、該嚴則嚴,確保寬嚴有據、寬嚴適度,有效預防和減少違法犯罪、化解社會矛盾、維護社會和諧穩定,努力讓人民群眾在每一起案件辦理、每一件事情處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義。主動服務大局。自覺把公安工作置于黨和國家發展大局來謀劃,置于服務平安中國建設、法治中國建設的大局中來謀劃,認真履行職責,依法嚴厲打擊突出違法犯罪,打造安定有序的社會環境、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為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保駕護航。公安機關出臺相關管理措施,既要符合公共政策也要保障人權,既要滿足公安工作實際需要也要符合人民根本利益,努力以更高質量的管理、更高水平的服務助推經濟社會發展。
作者:公安部副部長,中國法學會副會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