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3 來源:民主與法制網 責任編輯:編輯
【中國法治國際論壇(2021)發言材料】
共建“一帶一路” ?貢獻中國司法智慧
王淑梅 ?最高人民法院審判委員會委員、民四庭庭長,一級高級法官
尊敬的王晨副委員長,
各位嘉賓,女士們,先生們:
大家好!當前,百年變局和世紀疫情交織疊加。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的新階段,司法的作用不可或缺。中國法院堅持多邊主義,統籌推進國內法治和涉外法治,緊緊圍繞黨和國家工作大局,公正高效審理涉外商事海事案件,用實際行動不斷滿足“一帶一路”建設主體的司法需求。
實施涉外審判精品戰略,建立集中管轄制度,發揮司法裁判的規范指引作用。中國法院建立了以“特定管轄法院、專門審判機構、專業審判人員”為特征的涉外商事海事審判格局,實施涉外審判精品戰略。近三年來,全國法院審結一、二審涉外涉港澳臺商事海事案件131,075件,平等保護中外當事人的合法權益。通過審理一大批影響重大、有規則指引意義的案件,發布指導性案例和涉“一帶一路”典型案例,統一裁判尺度,發揮司法“規則之治”作用。近年來,境外當事人主動選擇中國法院管轄的案件不斷增加,中國法院多份涉外商事裁判在德國、美國、英國、新加坡等國家得到承認和執行。中國法院裁判文書被聯合國貿法會法規裁判庫收錄35份,成為豐富國際條約實踐的重要來源。
發布司法解釋,制定指導意見,推動涉外法律體系完善。中國最高人民法院相繼發布了涉扣押與拍賣船舶、審理獨立保函糾紛、適用外商投資法、審理涉船員糾紛、海事訴訟管轄等司法解釋,發布的《關于依法妥善審理涉新冠肺炎疫情民事案件若干問題的指導意見(三)》被收錄在聯合國貿法會法規判例法系統。最高人民法院建立全國統一的域外法查明平臺,在疫情期間發布全球60多個主要國家和地區的不可抗力規則及案例的研究報告。近年來,還密集發布服務保障“一帶一路”建設、進一步擴大對外開放、海南自由貿易港、自由貿易試驗區等司法文件,為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營造更加穩定公平透明可預期的國際化法治化便利化營商環境。
創新涉外商事審判機制,保障貿易自由化便利化,推動建立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體系。為及時化解國際商事糾紛,為“一帶一路”建設保駕護航,2018年6月29日,中國最高人民法院在深圳、西安設立第一、第二國際商事法庭,成立了國際商事專家委員會,分兩批聘請了來自25個國家的53位專家委員,建立了訴訟與仲裁、調解有機銜接“一站式”國際商事糾紛多元化解決機制。今年7月21日,“一站式”信息化平臺啟動運行,為中外當事人提供立案、調解、證據交換、開庭等全流程線上辦理。目前,國際商事法庭已經受理了19件國際商事案件,審結9件。中國法院一直高度重視支持和監督商事仲裁工作。近三年,全國法院共審結仲裁司法審查案件66,301件,最高人民法院審理高級法院仲裁報核案件606件,有效地統一了裁判尺度,推動“一帶一路”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的完善。
下一步,我們愿與各國法律人士攜手,堅持多邊主義,堅決維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和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堅持弘揚法治,積極參與國際規則制定,推進完善全球性商事法律規則。發揮中國國際商事法庭的國際影響力,吸納域外國際商事仲裁、調解機構進入“一站式”平臺。堅持共商共建共享,加強與“一帶一路”建設參與國的國際司法交流與合作,協調司法管轄權的行使;與中國法學會、科研院校建立聯合培養涉外法治人才機制,深入實施新時代人才強國戰略,形成共建“一帶一路”的法治合力,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中國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