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22-07-01 來源:民主與法制網 責任編輯:敖婷婷
【中國法治國際論壇(2019)發言材料】
匯聚法治共識 共建“一帶一路”
——在“中國法治國際論壇(2019)”上的發言
羅東川 最高人民法院副院長
同志們、同仁們、朋友們:
大家好!
剛剛閉幕的十九屆四中全會制定了“中國之治”的時間表和路線圖,描繪了全面實現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宏偉藍圖。“一帶一路”建設正是經濟全球治理中亮眼的中國方案、中國貢獻。
新時代,“一帶一路”完成架梁立柱,已駛入高質量共建的新征程,邁入繪制精謹細膩“工筆畫”的新階段。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我們必須牢記:
——法治是最好的營商環境。10月24日世界銀行發布《2020年營商環境報告》,中國從去年的46位躍升至31位,連續兩年入列全球優化營商環境改善幅度最大十大經濟體,“執行合同”指標躋身全球前五,“司法程序質量”指標排名全球第一。包括人民法院在內的各界法律人,做出了重要貢獻。
——法治是核心競爭力。共建“一帶一路”是國際貿易投資的新平臺,是完善全球經濟治理的新實踐。“奉法者強則國強,奉法者弱則國弱”。在競爭中行穩致遠,增強吸引力、凝聚力必須依靠法治保障、依賴法治引領。深化法治國際合作,應當努力讓“安全、廉潔、公平、公正、誠信、自由”,成為“一帶一路”法治建設的標志,法治合作的目標。
——法治是合作互信的壓艙石。共建“一帶一路”已成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重要實踐平臺。各國制度大相徑庭,宗教文化差別多樣。“和而不同,美美與共”,需要以法治合作增進了解,通過法治合作凝聚共識,運用法治合作促進彼此互信。
——法治是自由貿易的根本保障。共建“一帶一路”實現了要素的自由流通,為全球經濟增長注入了新動力。“哪里沒有法律,哪里就沒有自由”。旗幟鮮明反對保護主義,推動經濟全球化,需要合力促進建立更加完善的國際商業規則。
人民法院是法治建設的中堅力量。人民司法的腳步與黨和國家決策部署同頻共振。六年來,各級人民法院全面深化司法改革,創新司法機制,加強司法合作,推進智慧法院建設,設立國際商事法庭、知識產權法庭,設立自貿區法院、互聯網法院、金融法院,用實際行動不斷滿足“一帶一路”建設主體的司法需求。
新時代,人民法院將始終以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為指導。
——堅持共商共建共享,擴大司法合作領域、合作主體、合作層級,不斷推動審判、調解、仲裁、執行全方位互聯互通。
——堅持需求導向,大力支持國際仲裁、調解發展,完善新型國際商事爭端解決機制,做到“一帶一路”在哪里,法治保障就到哪里。
——堅持弘揚法治,發揮國際商事法庭的國際影響力,進一步完善涉“一帶一路”案件的法律適用,為國際商事規則完善貢獻中國司法智慧。
——堅持改革創新,與中國法學會、科研院校建立聯合培養機制,推動把國際商事法律人才納入國家戰略,吸引更多海內外優秀法律專家參與到共建“一帶一路”的法治建設中來,形成共建“一帶一路”的法治合力。
同志們,
大道之行也,天下為公。習近平主席指出:“我們所做的一切都是為人民謀幸福,為民族謀復興,為世界謀大同”。人民法院愿與各國法律界人士攜手,共同推動法治合作不斷取得新成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作出“中國貢獻”!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