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3-06-21 來源: 責任編輯:admin
中國法學會黨組書記、常務副會長 陳冀平
(2012年10月13日)
各位嘉賓,各位專家,各位代表,大家上午好!
今天我們以憲法實施為主題舉辦的第七屆中國法學家論壇,來紀念我國現行憲法頒布實施30周年,我覺得很有意義。首先,我代表中國法學會對大家參加本次論壇表示熱烈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剛才路甬祥副委員長作了非常重要的講話,我們都要很好地學習和領會。現在我也就學習研究憲法、推進憲法實施談幾點看法:
第一,1982年憲法實施的成就和意義。
憲法是國家的根本法,是保證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長治久安的法制基礎。是黨執政興國,帶領全國各族人民建立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法制保障,憲法確認國家的民主制度具有最高法律效力,是立法和決策活動的基礎,是公共權力運行的根本依據,是公民權利的根本保障。現行憲法從1982年12月4日第五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五次會議通過,并公布實施以來已經30年了,30年的實踐證明,現行憲法是一部符合我國國情的好憲法,在國家經濟政治文化社會生活方面發揮了積極重要的作用,主要從五個方面可以看到它為我們的工作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
一是,憲法為我國的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建設提供了有效的保障。憲法明確規定國家的根本任務是沿著建設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道路,集中力量進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國家在社會主義初級階段堅持公有制為主體,多種所有制經濟共同發展的基本經濟制度,堅持按勞分配為主體,各種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堅持改革開放、發展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這些都為我們搞深化改革、擴大開展、促進發展提供了法律保障。
二是,憲法為我國的社會主義民主建設提供了法律保障。30年來,我們不斷地發展社會主義民主,實行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保證人民依法管理國家事務、管理經濟文化事業、管理社會事務,維護了和諧穩定的政治秩序。作為我國根本政治制度的人民代表大會制度不斷地完善和發展,中國共產黨領導的多黨合作和政治協商制度得到了完善,民族區域自治制度也不斷地完善,推動了平等、團結、互助的民族關系,農村、城市、企業等基層的人民群眾積極參與國家與社會生活,依法充分行使民主權利,我們將依法治國、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寫入了憲法,使依法治國與黨的領導、人民當家作主并列成為社會主義民主政治的有機組成部分。
三是,憲法為我國的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建設提供了法律保障。憲法是立法和法律實施的基礎和依據,30年來我們加快立法步伐,提高立法質量,科學立法、民主立法,形成了以憲法為統帥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國家的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生活的各個方面,都做到了有法可依,我們以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為目標,確立了民告官的行政訴訟制度、國家賠償制度、物權制度等重要的法律制度。全面推進依法行政、穩健進行司法改革,為公民基本權利的實施提供了有效的法律保障。
四是,憲法為我國人權事業和各項社會事業的發展提供了保障。憲法對公民的基本權利和義務作了全面的規定。2004年又將“國家尊重和保障人權”載入憲法,并在私人財產權保護等方面作出了更為具體的規定,為保障人民群眾的民主權利提供了可靠的法律保障,我們根據憲法制定了一批保護公民基本權利的法律,簽署了一批保護公民權利的國際公約,先后兩次發布國家人權行動計劃》,推動了我國人權事業的發展,形成并宣揚了中國的人權文化和人權價值觀。
五是,憲法為明確社會共識、維護社會穩定提供了法律保障。30年來,我們加強依憲治國和依憲執政,以多種形式推動憲法實施,形成了社會基本共識,為凝聚民心、維護社會穩定奠定了基礎。憲法成為國家生活的重要內容,確立了國家與社會的價值觀與前進目標,推動了中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維護了社會的穩定和可持續發展,使人們的生活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第二,憲法實施面臨的問題。
改革開放三十多年來,我國經濟社會快速發展,依法治國不斷取得進展,近些年中國社會結構發生了深刻變化、經濟體制深刻變革、社會結構深刻變動、利益格局深刻調整,思想觀念日益多元,經濟、政治、文化和社會都經歷著前所未有的轉型。轉型社會既是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戰略機遇期,同時也會出現諸多的利益沖突,這既為加強憲法實施帶來了契機,也帶來了新的挑戰。現行憲法頒布30年來,經過四次修改,憲法日益適應社會生活,有效調整社會生活,尊重憲法開始成為國家生活的基本價值觀。但總體上看,憲法的權威還沒有完全樹立起來,尊重憲法、維護憲法還沒有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我們在立法做出決策以及解決社會矛盾時,缺乏通過憲法途徑解決問題的自覺性和主動性,在化解社會矛盾的方式上也沒有完全形成在法制軌道內解決矛盾沖突的共識。因此,我們需要以憲法為基礎,建立社會各主體的利益表達制度名單,形成規范的對話、協商和處理問題的機制。客觀地說,30年來我國憲法實施取得了巨大的進步,形成了自己的特點和體系,但是距離人民群眾的要求還有差距,距離落實憲法本身的規定還有差距,在現實生活中也存在一些與憲法相違背的現象。目前,國家權力行使的方式和程序被逐步納入規范化、法制化的軌道,但也出現一些新情況、新問題,需要通過憲法進行調整。在某些方面,公權力及其行使者尚未受到憲法和法律的有效約束,公職人員的憲法意識還比較薄弱,憲法在社會生活中的調整功能尚未得到充分的發揮。這些問題的存在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憲法的實施,也制約了憲法發揮作用。
第三,樹立憲法權威,推進社會主義法制國家建設。
2002年12月4日胡錦濤同志在紀念憲法頒行二十周年大會上發表重要講話,他強調指出了實行依法治國的基本方略,首先要全面貫徹實施憲法,這是建設社會主義政治文明的一項根本任務,也是建設社會主義法制國家的一項基礎性工作,全面貫徹實施憲法要以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體系為指導,在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的實踐中實施憲法,完善憲法保障制度,實踐沒有止境,憲法也要隨著實踐的發展而不斷完善。要適應改革開放各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的要求,根據實踐中取得的重要新經驗和新認識,切實保障憲法實施,使憲法成為反映時代要求、符合中國國情的憲法,憲法需要確立適應社會變化的完善機制,靈活地運用憲法解釋、憲法修改等手段,進一步地強化憲法的社會適應性,強化憲法的社會調整功能。全面貫徹落實實施憲法,要使全社會尤其是國家機關的工作人員牢固樹立憲法意識,自覺遵守憲法、維護憲法權威,依法治國首先要依憲治國,依法執政首先要依憲執政。憲法體現的尊嚴、規則、法制等社會共同體的基本價值,是實現科學決策、民主決策的規范基礎,我們要維護憲法的至上性和最高性,落實依法治國、保障人權的國家價值觀,使憲法成為一切國家機關、社會團體和政黨活動的最高準則、根本準則和首要準則。我們要強化憲法在社會治理中的地位和重要性,使國家機關及其工作人員樹立憲法意識,尊重和保障人權,維護公民基本權利,在制定政策、做出決策和推行政策、執行決策時必須考慮民眾的權利訴求,按照憲法和法律、法規規定的程序和標準處理問題,做到公平、公正、公開,經得起公眾的質疑和批評。
全面貫徹實施憲法要建立并不斷地完善憲法實施的保障制度,我國憲法實施中具有自己的特色和優勢,目前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律體系已經形成,這是來之不易的寶貴成果,我們要以憲法理念為指導,推動法律體系的完善和發展,建立憲法與社會生活相適應的多元靈活的形式。我們在法律修改方面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在總結成功經驗的基礎上,今后需要更加重視研究和推進法律解釋工作,特別是要充分認識到憲法解釋的重要性。在社會轉型時期,憲法解釋對于憲法實施發揮著不可替代的作用,有助于協調與平衡不同的利益沖突,解決社會生活中可能出現的矛盾,強化以憲法為基礎的社會共同體意識,維護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
我們在完善憲法實施制度的過程中,要堅持人民代表大會制度,完善憲法保障制度,我國憲法將人民代表大會制度確立為根本政治制度,在這一制度基礎上形成具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憲法保障制度,要進一步加強和改進人民代表大會的監督工作,在現有制度框架內,充分地發揮制度資源,探索制度優勢,完善運作原則、程序與職權,完善憲法監督機構,強化憲法實施監督的實效性,及時有效地糾正違憲行為,保證國家法律體系的協調和統一。全面落實依法治國基本方略,是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和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重要制度保障,這要求充分發揮憲法在法制國家建設中的積極作用,推進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憲政事業發展,我們需要讓全社會認真地對待憲法,以憲法的價值維護和發展社會共識,以憲法意識處理國家和社會事務,通過憲法治理推動國家與社會的發展,維護人類和平和和諧發展。只有認真地貫徹實施憲法,堅持和完善憲法確立的各項基本制度和體制,才能保障改革開放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不斷取得發展,保證最廣大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不斷得到實現,保證國家統一、民族團結、經濟發展、社會進步和長治久安,不斷地促進社會主義物質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和生態文明的協調發展,推動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
最后,預祝論壇圓滿成功!
謝謝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