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7-11-13 來源:《法制與社會發展》2017年第6期 責任編輯:att2014
黨的十九大決定將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寫入黨章,這標志著我們黨的理論實現了又一次飛躍,標志著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理論進入新境界。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博大精深,法治思想是其重要組成部分。十八大以來,習近平總書記在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的偉大實踐中,創造性地發展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創立了具有鮮明時代特征、理論風格和實踐導向的習近平法治思想,集中體現了我們黨在法治領域的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習近平法治思想是馬克思主義法學原理與全面依法治國和建設法治中國實踐相結合的重大理論成果。十九大報告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創新發展了習近平法治思想,推進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理論的又一次飛躍。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全面依法治國、建設法治中國目標理論的創新。根據“一個時段、兩個階段”的戰略安排,明確了從現在到2020年、從2020年到2035年、從2035年到本世紀中葉一個時段、兩個階段的法治建設目標,為依法治國和法治強國建設指明了前進方向、基本任務、實踐路徑。
二是為社會主要矛盾轉化后滿足人民對法治的新期待新要求和提升法治國家標準提供了理論依據。十九大報告作出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我國社會主要矛盾已經轉化為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發展之間的矛盾的重大政治判斷。社會主要矛盾的這個轉化折射在法治領域,即表現為法治領域人民日益增長的高質量高標準法治需要與現行法治供給能力不足以及法治發展不平衡之間的矛盾,使法治建設和法治發展的方位更精準、重點更明確。
三是把全面依法治國上升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黨的十五大把依法治國確立為黨領導人民治理國家的基本方略,十八大把法治確定為治國理政的基本方式,十九大進一步把堅持全面依法治國上升為新時代堅持和發展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基本方略,從領域方略到全局方略顯著提升了法治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建設中的地位和作用。
四是在依法治國和法治建設各領域的理論創新。例如,明確提出以良法促進發展、保障善治;將科學立法、民主立法的原則發展為科學立法、民主立法、依法立法;提出深化司法體制綜合配套改革新命題和全面落實司法責任制新任務;豐富社會主義法治文化內涵,強調樹立憲法法律至上、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法治理念;提出法治國家、法治政府、法治社會建設相互促進的觀點;等等。
時代是思想之母,實踐是理論之源。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形成于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偉大時代,必將在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的偉大征程中不斷創新發展,這是包括法治在內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從勝利走向勝利的思想和動能之源泉。
?
????????作者:張文顯,中國法學會副會長
????????來源:《法制與社會發展》2017年第6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