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6-07-06 來源:研究部 責任編輯:elite
2016年7月3日下午,中國法學會2015年度重點委托課題“新互聯網環境下輿情應對的法律規制”研討會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課題組組長北京師范大學傅昌波教授主持研討會。中國法學會研究部主任李仕春教授,國家法官學院副院長郝銀鐘教授,法制日報社副社長、高級記者周秉鍵,中國行政管理學會副秘書長、《中國行政管理》雜志副社長張定安,人民網輿情監測室副秘書長、《網絡輿情》雜志副總編單學剛,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院/社會學院副院長趙秋雁教授,亞太網絡法律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員、北京師范大學法學院劉德良教授等參加研討會。
7月3日,中國法學會2015年度重點委托課題“新互聯網環境下輿情應對的法律規制”研討會在北京師范大學舉行
課題組成員北京師范大學中國社會管理研究/社會學院博士后曹光煜代表課題組作課題報告。報告分為四部分,一是分析了新互聯網的特點及新互聯網環境下輿情演化規律及特點;二是對新互聯網環境下輿情應對的正當性、合理性、合法性進行系統闡述;三是對我國現有的有關互聯網監管和輿情應對的法律法規、部門規章等進行梳理,依據我國依法治國、依法治網的要求及新互聯網環境的現實需要,探究新互聯網環境下輿情應對法制規制存在的問題及不足,四是提出完善新互聯網環境下網絡輿情應對法律法規的對策建議。
與會專家高度肯定了選題的內容和價值,認為在當前的新互聯網環境下,進行輿情應對的法律規制研究意義重大。相較于傳統的互聯網環境,新互聯網本身出現了很多新特點,新互聯網環境下輿論生態也發生了很大變化,輿情應對出現很多新要求,但目前在輿情應對的法律規制方面存在很多問題和不足,我國輿情應對的法制規制落后于新互聯網傳播技術的發展,尤其是輿情應對的高位階法律和相關流程和標準的缺失或不完善更要引起重視,因而加強新互聯網環境下輿情應對的法制規制研究十分必要而迫切。
在研討會上,各位專家對選題提出了意見和建議。郝銀鐘教授提出,可強化比較視野,梳理國外經驗和對策進行借鑒;要加強危害性分析,不但從個人的角度,也要從國家安全的角度切入。周秉鍵副總編和單學剛副總編結合工作實踐,從進一步規范新媒體的角度進行分析,比如微博、微信等自媒體傳播如何進行詳細具體的法律規制,使對策建議更具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張定安副社長提出,該項研究決不單是法治層面的問題,更是一行政層面的問題。目前關于輿情治理的法律法規相對落后,難以適應新的互聯網環境下輿情應對需要。劉德良教授從法學角度提出,傳播成本越低,輿情處置和應對的成本越高,應注重事后救濟和事前預防并重的原則,完善預防性法律法規。趙秋雁副院長提出,要注意以事實為基礎,法律為準繩,深度進行案例解剖。在完善對策方面,應該強調依法治理、系統治理、源頭治理。
最后,李仕春主任提出建議,希望在四個方面得到進一步加強:一是希望以具體問題為導向,側重從政策咨詢的角度深入挖掘;二是在研究方法上要重視應用實證研究和數據分析等定量研究方法進行深耕細作,注意對典型事件進行梳理分類;三是在分析新互聯網環境下輿情應對法律規制問題的過程中,不僅僅從法學的角度,還要從行政學、政治學、社會學、新聞傳播學的角度綜合考量;四是對策建議要站在一定的高度,更加注重針對性、實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