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欧美日本一区二区三区,国产精品9999久久久久仙踪林,国内视频在线精品,成人污污www网站免费丝瓜

郵件系統:
用戶名: 密碼: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2025年05月10日 星期六
位置: 首頁 》法界資訊 》法治新聞
2015年度食品安全法治十大事件發布

時間:2015-12-13   來源:中國法學創新網  責任編輯:elite

  2015年度食品安全法治十大事件由中國法學會食品安全法治研究中心與深圳大學規制與公共政策研究中心共同發布。

  1.《食品安全法》2009年實施以來首次修訂

  針對《食品安全法》實施后仍然存在的突出問題,充分體現黨中央提出的“四個最嚴”精神,以及適時反映食品安全監管體制的重大調整,《食品安全法》實施四年后就啟動了修法程序,先后列入國務院2013年立法計劃和全國人大常委會2014年立法計劃。歷時兩年有余、通過多方征求意見、歷經三次審議,2015年4月24日,第十二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四次會議以160票贊成、1票反對、3票棄權,高票表決通過了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新法被媒體稱為“史上最嚴”的食品安全法。新法對原法中大約70%的條文進行了修訂,并由原來的104條增加到了154條。新法體現了食品安全監管體制改革的成果,突出了食品安全預防為主、風險管理、全程控制、社會共治的原則,強化了食品安全源頭控制,突出了對特殊食品的監管,加重了對違法違規行為的懲處力度。

  新食品安全法的通過,對于完善食品安全治理體系進一步奠定了基礎。同時,與新法相配套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規體系的健全完善,仍然刻不容緩。目前,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正會同有關部門修訂《食品安全法實施條例》,國家衛生計生委正修訂與其履行職能相關的規范性文件,農業部著手就修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展開研討。

  2.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倡導“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

?

  為了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四中會會精神,根據國務院統一部署,2015年 6月16日至7月2日舉行了一年一度的全國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本屆食品安全宣傳周活動主題為“尚德守法 全面提升食品安全法治化水平”。公安部、農業部、商務部、國家衛生計生委、工商總局、質檢總局、食品藥品監管總局等18個中央部門圍繞“法治”和“誠信”兩大宣傳主線,開展了形式多樣的學習宣貫、研討交流、教育培訓活動,大力宣傳遵法守信典型,推進食品領域誠信體系建設,弘揚尚德守法的行業風氣和價值取向。

  宣傳周適時宣傳新修訂的《食品安全法》,努力推動各級食品安全監管部門進一步強化法治觀念,提高依法行政、監管執法水平,積極引導食品企業及從業人員學法、知法、守法、用法,對于提高全社會食品安全法治意識,營造濃厚的食品安全社會共治氛圍,發揮了積極作用。

  3.企業、政府和行業聯盟向食品網絡謠言開戰

  2015年,娃哈哈飲料“含有肉毒桿菌導致白血病”、康師傅方便面“使用地溝油”、肯德基“使用六翅八腿怪雞”等謠言通過微信、微博流傳甚廣。4月起,娃哈哈、康師傅、肯德基等企業,先后將涉嫌傳謠的個人和公司告上法庭,要求停止侵權、賠償損失,總體索賠金額初步統計超過6100萬元。5月26日,在中央網信辦、國家食藥總局、國家質檢總局、農業部等支持下,“凈化網絡環境、打擊食品謠言”研討會在京舉行。多部門表示將聯合打擊網絡食品謠言,緊密配合,聯合執法,并建立健全網絡失信黑名單制。8月28日,在前述四部門及新華社支持下,由新華網聯合食品行業協會、研究機構及行業工作者共同發起成立中國食品辟謠聯盟。9月29日,中國食品辟謠聯盟公布第一期食品謠言榜,“瑪卡是‘壯陽神藥’”、“吃小龍蝦等于吃垃圾”等5個網絡謠言入選。

  食品網絡謠言的泛濫,給公眾帶來“安全焦慮”,同時也傷害到整個食品行業的健康發展。肅清網絡食品謠言,要進一步加強信息公開和科普宣傳工作,積極培育市場化、社會化的多元力量,引入辟謠聯盟等眾籌機制和新媒體手段,嚴防謠言對整個產業構成災難性打壓。

  4.國家食藥監總局食品抽檢信息發布規范化常態化

  2月1日,國家食藥監總局《食品安全抽樣檢驗管理辦法》正式施行?!掇k法》要求國家和省級食藥部門匯總分析食品抽檢結果,并定期或者不定期組織對外公布。2月4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在官方網站開通了“食品抽檢信息”專欄,專門發布國家和省級食品抽檢公告,基本做到了每周皆發布抽檢公告。6月30日,國家食藥監總局建立了食品抽檢信息查詢平臺。該平臺涵蓋了總局2015年以來公布的抽檢信息,社會各界可以通過平臺進行模糊查詢,了解具體信息。

  至此,食品抽檢信息發布工作步入規范化、常態化軌道。這對于提高食品安全監督執法水平有重要促進作用。

  5.輝山乳業高鈣奶銷售安全警示事件

  河北省食藥監局在食品安全風險監測中發現,有一批次標稱遼寧輝山乳業集團生產的高鈣牛奶中硫氰酸鈉檢測值高于國家食品安全風險監測參考值。為此,該局于9月24日發布了食品銷售安全警示。之后,該局又對標稱輝山乳業集團生產的其他7批次液態乳產品進行了應急抽樣檢驗,結果均符合國家食品安全標準。該局綜合評估多次檢驗情況,于9月29日撤銷了產品銷售安全警示。9月30日,中國乳制品工業協會發表聲明指出,河北省食藥監局存在執法過程不符合相關法律法規的規定,檢驗報告不具有法律效力,不能作為執法依據,檢驗機構不具備檢驗硫氰酸鈉的資質,出具的檢驗結果不符合規定程序等一系列問題。該協會要求河北食藥監局公開道歉。

  此次事件表明,如何規范開展風險警示工作和妥當發布食品安全信息,需要加強研判和健全機制。

  6.國際研究機構“紅肉致癌”報告引發熱議

  10月26日,世界衛生組織(WHO)下屬國際癌癥研究機構(IARC)發布報告,將加工肉制品列為“致癌物”(1類致癌物),將紅肉列為“較可能致癌物”(2A類致癌物)。就加工肉及紅肉的安全性,報告遭到中美等國肉類協會接連炮轟。世界衛生組織回應稱,目前還無法全面揭示紅肉和加工肉制品如何導致患癌風險的提升。但不會因為抗議而不認可科學報告,國際癌癥研究機構提供了科學證據,各國家和國際組織將以這些建議作為行動的依據。11月4日,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12320衛生公益熱線官方微博邀請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營養與食品衛生系教授馬冠生在線答疑,以微訪談的形式回應當下熱議,指導公眾該如何正確吃肉。

  在經濟全球化、“互聯網+”的時代背景下,有效開展食品安全風險交流,不僅更為重要,而且更加迫切。

  7.農業部接連陷入轉基因信息公開行政訴訟案

  本年度先后有三起狀告農業部涉及轉基因信息公開的行政訴訟案件被北京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受理。第一起案件的原告為律師黃樂平,基于其向農業部申請公開農業轉基因生物進口的種類以及進口數量、三種進口用作加工原料的轉基因大豆的安全評估結果和安全評估報告、是否擬在國內進行轉基因糧食商業化種植及計劃等轉基因農產品信息未獲得滿意的處理結果而提起行政訴訟,要求法院確認農業部拒絕公開上訴人申請政府信息公開事項的具體行政行為違法,責令其重新作出具體行政行為。該案歷經一、二審,最終由北京市高級人民法院以申請公開事項屬于問題咨詢而非政府信息公開范疇為主要理由,駁回黃樂平的上訴,維持一審判決。第二起案件的原告為北京市民楊曉陸,其訴訟請求為判令被告公開孟山都為其草甘膦除草劑“農達”1988年在我國農藥登記時提交的美國Yanger Laboratries實驗室1985年12月23日做的毒理學試驗報告。該案審理中,法院追加了美國孟山都公司為當事人。第三起案件的原告為北京市民楊曉陸、李香珍、田香萍,其訴訟請求是:判令被告公開孟山都1988年為其“農達”在我國農藥登記時提交的確認草甘膦“原藥急性經口毒性為低毒;亞慢性及慢性毒性試驗結果表明,該產品毒性較低;代謝試驗表明草甘膦在體內無蓄積性,能較快地從體內排出;‘三致’試驗結果表明該產品無致癌、致突變和致畸形;每人每天允許攝入量0.1mg/kg bw”的孟山都文件未經刪改原件的掃描件。

  近年來,圍繞轉基因食品,紛爭不斷,一直沒有達成各方認可的意見,以上案件是希冀借助司法的力量澄清真相的努力。今年年初,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關于加大改革創新力度加快農業現代化建設的若干意見》,首次提出要加強農業轉基因生物科學普及。顯然,要對轉基因食品問題達成共識仍需要一個艱辛的過程。

  8.“金箔入酒”事件輿論應對及時

  今年年初,國家衛計委官網刊登《國家衛生計生委辦公廳關于征求擬批準金箔為食品添加劑新品種意見的函》,引發社會爭議。由于行業協會和專家的態度并不積極,輿論持續發酵。2月4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副研究員鐘凱在新浪專欄發表文章“金箔入酒真的安全嗎?”指出,金箔入酒的新聞鬧翻了天,消費者、行業協會和專家一致吐槽衛生部門,實際上這件事沒那么復雜,只是聽起來“不可思議”,觸碰了公眾敏感的神經。2月4日,國家食品安全風險評估中心就此召開媒體溝通會,對金箔入酒的安全性和必要性作出解釋,回應了三個方面的質疑。中國工程院院士陳君石介紹金箔入酒對人的健康沒有影響,既不會危害健康,也沒有助益。對于是否有工藝必要性的質疑,他解釋,國際上的金是作為食品添加劑的著色劑使用的,是為了滿足感官的需求。

  此次“金箔入酒”事件應對及時有效,輿論風浪很快漸于平息??芍^食品安全風險交流的成功案例。

  9.“毒豆芽”系列案件首現無罪判決

  6月16日,遼寧省葫蘆島市連山區人民法院對一起發回重審的生產銷售有毒有害食品罪案件作出被告人郭某、魯某兩位芽農無罪的判決。此為一系列“毒豆芽”案件被作出無罪判決的首例。至此,“毒豆芽”事件出現了重大轉機。自2011年沈陽“毒豆芽”案經媒體報道進入公眾視野以來,特別是自2013年兩高關于辦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適用法律司法解釋出臺后,以生產銷售有毒有害罪判處芽農的案件數量陡增。盡管經科學界明確澄清,媒體多番報道,各界人士、專家多方呼吁,但“毒豆芽”事件一直難以妥善處理。爭議問題集中在兩點:一、制發豆芽屬于“食品生產經營活動”還是“農業種植活動”,從而界定豆芽是農產品還是加工食品;二、豆芽制發過程中添加含6-芐基腺嘌呤等物質的“無根水”是否屬于有毒有害物質。4月13日,國家食品藥品監督管理總局、農業部、國家衛生和計劃生育委員會聯合發布關于豆芽生產過程中禁止使用6-芐基腺嘌呤等物質的公告,其中指出:豆芽生產過程中使用的6-芐基腺嘌呤等物質的安全性“尚無結論”。而首例無罪判決的主要理由正是公告中的這一表述。該無罪判決不僅對行政執法與刑事司法的界限進行了明確劃分,也對此類案件的審判決具有重要示范作用。7月29-30日,重慶市沙坪壩區人民法院連續裁定三起“毒豆芽”案準予檢察機關撤訴;8月12日,福建省福州市中級人民法院二審裁定撤銷一起“毒豆芽”案的判決,發回重審。

  盡管出現了首例無罪判決,但執法、司法機關如何統一認識,妥善處理已決案件與未決案件,如何從根本上解決“毒豆芽”問題及類似問題,仍然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毒豆芽”問題是我國食品安全治理中的一個典型切片和鮮活樣本。其引發的立法科學性問題、監管職責的劃分問題、執法與司法銜接機制問題、司法審判中心建立問題、新聞輿論引導問題、風險交流能力問題以及人權保障觀念的確立等等問題,值得嚴肅對待、深刻反思。

  10.網絡食品安全監管納入法治化軌道

  近年來,我國網絡食品零售、網絡外賣訂餐、跨境食品電商等互聯網食品新業態發展迅速,偽劣食品、“黑作坊”等食品安全問題不斷顯現。對此,監管部門反應迅速,積極探索網絡食品監管法治化。2015年《食品安全法》在第62條和第131條規定了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的食品安全管理義務和責任。8月,國家食藥總局公布《網絡食品經營監督管理辦法﹙征求意見稿﹚》;10月,國家質檢總局公布《網購保稅模式跨境電子商務進口食品安全監督管理細則(征求意見稿)》。兩部建議稿的亮點包括:網絡食品經營應取得許可或備案;存在安全隱患食品要召回;網絡食品交易第三方平臺有一定的管理義務;進口食品應該附有合法形式的中文標簽等等。

  這些探索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網絡食品經營的門檻,有利于促進網購食品產業的良性健康發展。但在第三方平臺審查、中文標簽的推廣使用中也存在一定的技術困難,有待未來進一步確立全國統一的平臺和標準。

主站蜘蛛池模板: 北辰区| 柯坪县| 泰州市| 榆林市| 邳州市| 晋宁县| 霞浦县| 肃宁县| 抚州市| 福清市| 淮安市| 精河县| 洮南市| 兰坪| 保德县| 芒康县| 昌平区| 盖州市| 柞水县| 图片| 金川县| 芜湖市| 子长县| 伊通| 黄石市| 澎湖县| 如皋市| 松阳县| 广丰县| 吉安县| 江安县| 屯门区| 旅游| 化隆| 马龙县| 武强县| 罗江县| 万载县| 通道| 枣庄市| 乌鲁木齐县|

全文
搜索

關注
微信

關注官方微信

關注
微博

關注官方微博

網絡
信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