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2015-01-23 來源:研究部 責任編輯:elite
在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2014年年會上的講話
中國法學會副會長 朱孝清
(2014年11月22日)
各位領導、各位專家學者、各位來賓:
今天,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隆重舉行“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論壇暨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2014年年會”,這是我國反腐敗和廉政法制領域的年度盛會。我受中國法學會指派,代表中國法學會對這次會議的召開表示熱烈祝賀!對出席會議的各位領導表示衷心感謝!對出席會議的各位專家學者致以誠摯的問候!
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作為專門從事反腐敗和廉政法制理論研究的全國性法學學術團體,聚集了全國廉政法制領域的高端人才。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的前身是中國法學會廉政法制研究會,是中國法學會所屬的57個研究會當中第一個注冊登記成為獨立法人的全國性法學社團。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自2013年8月30日注冊登記成立以來,在紀檢監察機關、司法機關的大力支持下,努力發揮全國反腐敗和廉政法制理論研究平臺和學術交流中心的作用,在研究會制度建設、組織建設、學術研究、廉政法學教育法制宣傳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可喜的成績。
一是加強了研究會制度建設。制定了《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常務理事會議事規則》、《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學術委員會規則》、《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專家委員會規則》和《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學術規范》等10項制度,從制度上保證了研究會的健康發展。
二是加強了研究會組織建設。設立了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監事會。這是第一家設立監事會的全國法學社團。監事會作為研究會工作的監督機構,監督理事會、常務理事會的會議議題程序和表決的合法性,監督財務預決算執行情況,監督本會負責人和內設機構負責人履職行為,進一步完善了法學社團法人治理結構,也為其他全國性法學社團建立健全內部治理結構提供了經驗。
三是加強了學術研究。廣大會員和熱心廉政法制研究的專家學者積極參與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組織的各項研究活動,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研究會林文肯會長、方向常務副會長合著的《從源頭上遏制腐敗研究》,深刻剖析了腐敗根源,表達了從源頭上遏制腐敗的理論思考和對策建議,為后期深入開展反腐敗研究提供了參考,受到中紀委領導的重視;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吳建雄主編的《“筑牢權力之籠”與預防職務犯罪司法研究報告》,為預防職務犯罪提出了對策建議,受到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的重視;以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作為責任單位、反腐敗司法研究中心主任吳建雄為首席專家申報的2014年度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健全反腐敗領導體制和工作機制研究》已獲準立項,這是第一家以全國性法學社團為責任單位獲準立項的國家社科基金重大項目;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反腐敗體制機制創新和制度保障》等重大課題也正在組織研究。
四是加強了廉政法學教育法制宣傳工作。在中紀委和最高人民檢察院領導的大力支持下,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與湘潭大學簽訂了《共建反腐司法研究基地戰略合作協議書》,并開始招收全國首批反腐敗研究方向的博士生;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與最高人民法院影視中心、最高人民檢察院影視中心合辦《反腐要案大案警示錄》情景劇電視片,以電視劇的形式開展廉政法制宣傳教育;建立了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網站,該網站已成為傳遞廉政理論研究的最新動態和最新研究成果,促進廉政理論研究成果的推廣應用的重要平臺。
總之,一年多來,廉政法制研究會的上述工作,為推進廉政理論創新、制度創新和實踐創新,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推進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服務黨和國家大局,作出了積極的貢獻。
中國法學會非常重視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的發展建設。在此,我代表中國法學會對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提出三點希望:
一、充分認識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重大意義,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四中全會精神上來。黨的十八屆四中全會專門研究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問題,并通過了《關于全面推進依法治國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這在我黨歷史上是第一次,得到了全黨全國人民的衷心擁護和國際社會的高度評價。《決定》對全面推進依法治國的指導思想、總目標、基本原則和主要任務作了全面部署,科學回答了當今中國建設什么樣的法治國家,怎樣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等一系列重大理論和實踐問題,是指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建設的綱領性文件,對于實現兩個百年奮斗目標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實現黨和國家長治久安,具有十分重大的意義。我們要認真學習、深刻領會四中全會精神,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四中全會精神上來,全面把握《決定》對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特別是廉政法制建設提出的新要求,以更寬的視野、更高的要求謀劃新階段的廉政法制研究會工作。
二、立足理論創新,把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建成反腐敗和廉政建設的“思想庫”和“智囊團”。四中全會《決定》提出了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法治體系、建設社會主義法治國家的總目標,而廉政法制是社會主義法治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包括法律、法規的制定、實施等多方面的內容。《決定》特別強調,“要加快推進反腐敗國家立法,完善懲治和預防腐敗體系,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有效機制,堅決遏制和預防腐敗現象。”再從當前反腐敗工作實際來看,這幾年力度明顯加大,成效顯著,初步形成了不敢腐的態勢,下一步,需要在繼續加大反腐敗力度的前提下,不失時機地加強廉政法制建設,從而形成不能腐、不想腐的制度和機制。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作為反腐敗和廉政法制領域的全國性法學學術團體,要切實增強責任感和使命感,立足國情,認真總結改革開放以來反腐敗和廉政建設的成功經驗,深入探索新的歷史條件下反腐敗和廉政建設的特點和規律,積極借鑒外國有益經驗,創新研究方法,推進廉政法制的理論創新,在理論和實踐的結合上拿出有份量、有價值的研究成果,為形成“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法律制度和機制”提供理論支持。
三、加強廉政法制的國際交流,增強國際話語權。當前,西方敵對勢力和國內極少數別有用心的人把我國腐敗嚴重的情況跟政治制度聯系起來,認為只有實行民主政體和多黨制才能較好地解決腐敗問題。這完全沒有事實根據。在一次有很多境外人士參加的“腐敗犯罪的懲治與司法合作”的研討會上,我對境外的人說:“任何國家,無論是在東方還是在西方,是社會主義還是資本主義,是民主政體還是其他政體,都存在腐敗。例如,18世紀到19世紀初的英國,19世紀中后期的美國,都發生過嚴重的腐敗;日本明治維新時期發生過大規模的官商勾結;上世紀下半葉,美國的洛克希德案、日本的里庫路德案、意大利的米蘭案、韓國前總統全斗煥、盧泰愚案等重大腐敗案,都曾震驚世界。有人說,實行民主政體、多黨制有利于解決腐敗問題。該說法缺乏事實根據。‘冷戰’后,第三波‘民主化浪潮’中轉型過渡的許多‘新興民主國家’,不僅沒有因實行民主制而解決腐敗問題,而且腐敗還更加猖獗;在有關國際組織提出的2008年世界上腐敗多發的10個國家和地區中,9個是實行多黨制的;2010年,美國《外交政策》雜志評選出的全球五大腐敗案,所涉的都是實行民主制、多黨制國家或地區的政要(內有我國臺灣地區原領導人陳水扁)。因此,懲治和預防腐敗是世界各國的共同任務。”我還說:“一個國家的腐敗狀況,是由多種因素決定的,首先是跟經濟社會發展階段有關。比如,在現代化上升時期,特別是人均GDP1000美元至4000美元之間的階段,往往是腐敗嚴重的時期。正如美國學者塞繆爾·亨廷頓在《變化社會中的政治秩序》中就說過:‘不論是在哪一種文化中,腐化都是在現代化進行得最激烈的階段最為嚴重。’因為這一時期是社會轉型期,社會成員都想搭上家庭現代化的首班車,因而格外關注自己的經濟利益,一些公職人員就利用手中的權力搞權錢交易,而在這一時期,國家的監管措施和法治水平卻一下子跟不上。在中國,社會發展處于現代化初、中期,加上‘雙轉’(體制轉軌、社會轉型)疊加,管理上一下子跟不上,因而當前腐敗確實比較嚴重。這樣的狀況,在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史上,都曾碰到過。”我說這個事的意思是,我們要拓展對外交流渠道,加強廉政法制的國際學術交流與合作,努力發揮連接中國和世界廉政學術界的紐帶作用,在國際舞臺上講述中國故事,闡明中國觀點,傳播中國聲音,增強國際話語權。
中國法學會將一如既往的支持中國廉政法制研究會的工作,同研究會一道為深入開展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斗爭,全面推進依法治國努力奮斗!
預祝本次年會圓滿成功!